新华网巴格达7月23日电(记者 尚乐 梁有昶)“他们绑架了我,狠狠打我,直到打坏我两根肋骨,”76岁的易卜拉欣·哈希姆左手按着受伤的肋部,右手不停捻动一串念珠,愤怒而惊恐地向记者讲述几天前在家乡摩苏尔噩梦般的经历。
哈希姆来自伊拉克北部重镇摩苏尔市附近的一个小镇。今年6月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占领摩苏尔后,大肆破坏什叶派宗教场所,殴打、绑架甚至杀害什叶派居民,哈希姆不得不和家人逃难,一路辗转,最终来到伊拉克南部什叶派宗教圣地纳杰夫西北郊的侯赛因难民营。
就在哈希姆一家出逃的前两天,他的两个弟弟被武装分子枪杀。“尸体被随意抛弃,我们只好把他们装在塑料袋里草草下葬,”哈希姆悲愤地说。
哈希姆一家的遭遇正是伊拉克百万难民的缩影。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和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7月1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持续的暴力冲突和恐怖袭击导致伊拉克120多万人流离失所,大量难民生存状况堪忧。
22日,记者在侯赛因难民营见到了不少和哈希姆有相似经历的人。
62岁的迈赫迪·穆赫辛·穆萨维来自摩苏尔市泰勒可夫镇,是一个有着28名成员的大家庭的家长。他说,反政府武装占领摩苏尔之前,当地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居民相互通婚,“像兄弟一样生活在一起”。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穆萨维有5个儿子,3个在伊拉克军队服役,其中最小的儿子在与武装分子交战时死亡。上半年,穆萨维刚给小儿子盖了新房,儿子答应他斋月结束后就搬进新房,“现在他死了,永远也住不进去了……”
穆萨维的住所也被武装分子洗劫一空,放火烧毁。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情况下,穆萨维不得不携家带口,一路艰辛来到纳杰夫。
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和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布的报告,仅仅在6月初摩苏尔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尼尼微、萨拉赫丁、迪亚拉、安巴尔、巴比伦等省份就有至少65万人踏上逃难之路,其中37.5万人来自冲突最严重的尼尼微省和萨拉赫丁省。
纳杰夫省政府安全委员会负责人哈利德·阿米说,从摩苏尔陷落的第二天开始,就不断有难民来到纳杰夫。目前该省接收的难民已超过2.5万人。当地政府和清真寺合作开展难民接收、安置和保障工作,多数人被安排在侯赛因难民营。
记者在难民营看到,难民以家庭为单位住在简易住房里,水、电和煤气供应基本正常,每家都领到了一些蔬菜和米面。正值斋月,一些家庭下午早早就开始为晚餐做准备了。
但还有很多难民连这些基本生活保障都得不到。据联合国机构报告,目前伊拉克难民有的住在清真寺、学校等公共场所,有的投靠亲友,还有的租住在旅馆或民居中。持续不断的冲突导致人道主义援助难以实施,很多难民缺乏食品、饮用水和医药等基本物资。
侯赛因难民营也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阿米说,目前难民营的运转主要依靠宗教人士和富人捐赠,当地居民也提供了一些食品和衣物,但仍难以满足需求。不久前,伊拉克政府宣布将提供5亿美元帮助国内难民。阿米说,希望中央政府能够划拨一部分给纳杰夫,“帮助我们支撑到难民返回家乡”。
但返回家乡看起来仍遥遥无期。“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已于6月底在摩苏尔宣布“建国”,政府军在提克里特等地发起的反攻迟迟未取得进展。伊拉克何时能够恢复平静?百姓在翘首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