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建军87周年前夕 解放军主战坦克引关注

作者:贾磊 来源:中新网
2014-07-23 14:33:00

港媒:建军87周年前夕 解放军主战坦克引关注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22日向中外媒体开放,展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11辆解放军现役装备 贾磊摄

  中新网7月23日电 解放军建军87周年前夕,中国军方首次组织中外记者赴中国军事院校参观采访。香港《大公报》23日刊文称,在有“陆战之王摇篮”之称的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该院院长徐航少将受访时称,坦克装甲车辆作为陆军主战装备的作用不可替代,将不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和训练的改革及培养专业精兵。同时,未来坦克的发展也会与无人化操作接轨。

  文章说,位于卢沟桥畔的装甲兵工程学院拥有逾60年的历史,其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现隶属解放军总装备部,为解放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培养骨干军官,并承担陆军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为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提供技术服务、为总部机关决策提供业务咨询等任务。

  在学院训练场上,本科三年级学员驾驶96A式中型主战坦克、步战车、装甲运输车等解放军现役陆军主战装备演示了通过土岭、S型限制路、双直角限制路、崖壁、高速行驶中180度转向等驾驶训练。坦克上像砖一样的反应装甲引起几位本港记者的兴趣,在了解其如何保护坦克减少被击中时的伤害后,有记者称赞“厉害!”

  陆军作用无可替代

  徐航表示,无论是机械化战争,还是信息化战争,陆战场都始终是最终决定战争结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战场,陆军的作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其他兵种无可替代的。作为陆军的主战装备,坦克装甲车辆把火力、机动、防护有机结合在一起,“仅凭这一点,在未来,坦克等装甲车辆仍然会驰骋在疆场,所向披靡。

  “用机械化的思维肯定是打不赢信息化战争。”徐航说,随着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平台的发展,坦克装甲车辆的作战使命任务、作战对象、运用方式也都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作为装甲兵应该深入研究应对之策。

  “总的来说,未来战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学员具备哪些基础和能力,我们就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培养学员在这方面的技能。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打仗,打胜仗。”徐航说。

  对于是否学习借鉴了西方军事院校的办学经验,徐航表示由于外国军官成长路径和中国军队不一样,不能照搬外军院校的内容设置,从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更多适应解放军自身建设发展要求。但作为国际知名的军校,像美国西点军校等办学理念和经验值得学习,像学院荣誉激励机制、领导管理能力、军政基础训练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分析称,8月初,解放军派出的国产96A式主战坦克将参加在俄罗斯举行的“坦克两项”国际竞赛。徐航表示,南京军区的装甲部队将作为代表参赛,“96A坦克的技战性能和参赛队伍间是同一个层次,这样的比赛既是与国际同行间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也可以通过现场竞赛结果来检验训练水平。”他表示,目前解放军的军训部门也在筹划像此类国际军事技能竞赛,同时要适合中国军队的特点。

  未来作战坦克无人化

  大公报另一篇文章称,从空中和海上发起进攻,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外科手术”式的超视距精确打击,令很多人认为坦克装甲车辆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场,甚至提出了“坦克无用论”的说法。“靠单一平台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徐航认为,未来作战力量会更看重体系化,坦克的发展也将随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徐航表示,中国的坦克装甲车辆依然是立足自身自主研制,“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结构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对于长期制约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的“心脏病”问题,即国产发动机达不到军方提出的性能指标,徐航表示中国自主研制的坦克“心脏”动力水平已经可以媲美国际最先进水平。

  近年推出新坦克的只有中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装甲技术发展被视为陷入低潮期。徐航认为,尽管暂时未出现革命性变化,但装甲技术发展同样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地面装备换代似乎不如以前,可能有空中海上力量发展速度相对更快的因素。实际上美军M1A2、德国豹等主战坦克仍在持续发展中。

  徐航说,坦克作为单一陆上作战平台实现信息化肯定是趋势,全维的侦察、防护、火力也会有大的升级。坦克的发展也会与无人化、车载小型飞行器、远程精确打击火力等其他装备配套不断完善。(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