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之刃”行动仍在继续 巴以能否冲破“以暴制暴”循环怪圈

来源:中工网
2014-07-21 00:00:00

  “护刃行动”引发的问与答

  问题之一:为何突然大打出手?

  表面上看,以色列认定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约旦河西岸地区杀害了三名犹太青年,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随后被烧死,是这次巴以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问题之二:双方有何最新武器登场?

  以色列向加沙边境地区调集了包括炮兵、坦克兵在内的机械化部队。以色列政府8日紧急征召了4万名预备役军人,以应对当前的紧急情况。

  问题之三:以色列陆军是否会大规模进入加沙地带?

  以方是否会发起地面攻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局发展和以方对轰炸效果的判断。如果以方轰炸未能遏制住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随着战事加剧,国内民众危机感增加,以方发动地面攻势的可能性将增加。

  问题之四:双方伤亡会有多大?

  巴勒斯坦袭击造成一些以色列人受伤,但无人身亡。根据以往经验,这次巴勒斯坦方面将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护刃行动”开始后的头三天,以军已向加沙地带投射了将近900吨的炸药,是“防务之柱”行动的两倍。

  问题之五:以色列能否达到目的?

  以色列向来把国土和国民安全作为头等大事。面对安全威胁,以色列从来不是进行对等还击,而是以数倍的强度予以报复,不惜以对方重大的人员伤亡为代价。

  问题之六:哈马斯发动袭击有何考虑?

  媒体分析认为,由于巴勒斯坦大选日期临近,通过这次武装冲突,一直把武装抵抗以色列作为基本政策的哈马斯,可以借机向巴勒斯坦民众展示“形象”,获取巴民众的支持。

  问题之七:哈马斯与以色列为何结仇?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的一个派别,由谢赫·艾哈迈德·亚辛于1987年宣布成立。哈马斯反对巴以和谈,主张通过武装斗争解放“全巴勒斯坦”土地,拒绝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

  问题之八:巴以双方有无停火可能?

  双方至今没有停火迹象,媒体预计此次冲突将持续一段时间。

  问题之九:国际社会对冲突有何表态?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3日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呼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立即采取措施结束冲突,避免更多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