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评社7月15日文章,原题:民间的中日关系非常密切 日本千叶商科大学经商学部教授赵军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表示,目前民间的中日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愈走愈远,政治家层面的中日关系局面非常严峻。
赵军表示,日本把甲午战争看做是中国和日本在近代化道路上的一种对决。差不多同一时期,中国也在推行以洋务运动为主的近代化,而日本是以明治维新为主的近代化。中国历史上的洋务运动维持三十多年,直到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败给日本,其重点项目北洋舰队覆没,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走上了发展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的道路,甲午战争表面上看起来是清政府失败了,但归根结底,日本也失败了。
赵军认为,因为日本按照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的方向走下去,必然会走向灭亡。近年来,尤其在安倍晋三二度当选日本首相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复辟危机日渐增大,在右倾道路上越走越远、并未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的日本,与以中韩为代表的邻国关系日益恶化。从政治家的层面讲,目前中日关系的局面是非常严峻。因为战后60多年来,日本的宪法从来就没有动过,但现在想根本性的动一动,这是预谋已久的,从来没有过这么严重的局面,这是必须关注的。
赵军表示,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没有出现反日仇日现象,反而有大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这说明那个时候中国人特别是民众在被战争打败之后从自己的角度反思,反映出19世纪末的中国人深受这场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双甲子学术研讨会”上月底在武汉召开,与会者赵军说,很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是因为中国近代化不彻底、洋务运动进行得不到位,在学习西方方面,我们做的没有日本好。
“所以,中国人开始老老实实地去学习别人,1900年前后是到日本留学的学生最多的时候,大概有1万多人。”赵军说,“而现在,在日本的最大外国人族群是中国人,中国和日本的联系其实非常紧密。”赵军指出,中国人留学日本有三个高潮,第一个是1900年前后,第二个是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八十年代,第三个高潮是二十一世纪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