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极端武装“动了”核原料

作者:伊极端武装“动了”核原料 来源:京报网
2014-07-11 00:00:00

伊极端武装“动了”核原料

  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穆罕默德·阿里·哈基姆8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报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已经掌控一些研究用核原料。

  控制约40公斤铀化合物

  路透社9日援引这封信的内容报道,武装人员控制了伊拉克北部摩苏尔大学内大约40公斤铀化合物。

  “恐怖分子在控制区域内得到了这些核原料,”信件说,这些原料“可以被用作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拉克政府方面认为,尽管原料数量有限,但“一旦恐怖组织拥有相关专家,就可以单独利用这批原料,或将它们与其他物质混用,从而实施恐怖袭击”。

  哈基姆警告,这批原料还可能被走私出境。

  “伊拉克政府正向国际社会通报这一危险情况,要求国际社会提供帮助,从而避免让这批原料对伊拉克国内外构成威胁。”

  美国认为造不出核武器

  针对伊拉克政府的担忧,美国政府一名了解此事的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美方认为,这些被极端武装人员控制的核原料并非浓缩铀,想利用它制造核武器没那么容易。

  另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方官员说,他觉得这一情况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警觉。

  国际原子能机构证实,伊拉克本月7日批准《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

  国际原子能机构说,这一公约要求缔约国保护核设施以及和平使用、储藏、运输核材料,同时要求“缔约国间扩大合作,以迅速定位并收回遭偷盗或走私的核原料,降低任何破坏行动的辐射性影响,同时预防并打击相关犯罪行为”。

  并非首次“染指”危险物质

  自6月初以来,“伊黎”等反政府武装相继占领伊拉克北部重要城市摩苏尔和提克里特等地,并在全国多地与伊安全部队发生激烈冲突,伊拉克局势急剧恶化。

  这次被控制的研究用核原料并非极端武装首次在伊拉克境内“染指”危险物质。

  美国国务院6月证实,“伊黎”控制了废弃的穆萨纳化学武器生产厂。

  穆萨纳化武生产厂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北大约72公里处,其产量在两伊战争期间达到峰值,1987年和1988年分别产出209吨和394吨沙林毒气。第一次海湾战争后,这处化武设施关闭。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用来销毁伊拉克的化学武器。

  美方评估,极端武装不可能在那里生产出可用化武。

  杜鹃(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7月10日,在伊拉克北部城市基尔库克,人们查看爆炸现场。当日,伊拉克基尔库克市一个加油站遭汽车炸弹袭击,导致包括3名警察在内的7人受伤,多辆汽车被毁。 新华社/美联

  观察

  吴正龙

  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的崛起打破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引发了新一轮地区政治和军事大洗牌。

  首先,库尔德独立势力坐大。库尔德自治区主席巴尔扎尼日前提出,要在未来几个月内举行独立公投,成立库尔德斯坦国。独立是库尔德人的夙愿。美军发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以后,库尔德自治区偏安一方,成为伊境内发展最快最稳定的地区。当伊拉克政府军面对ISIL攻势闻风而逃,主动放弃石油重镇基尔库克时,库尔德乘机派出武装人员接管了该油田。夺取基尔库克省不但扩大了库尔德领土面积,也增长了财政收入,为库尔德独立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第二,马利基组建联合政府受挫,伊拉克或将上演伊版“三国演义”。当前,伊拉克存在三股地方割据势力:一是ISIL建立的横跨叙北部阿勒颇省至伊东部迪亚拉省的“伊斯兰国”政权;二是借战乱之机发出强烈“独立”信号的库尔德自治区;三是内部纷争不断的什叶派势力。三股力量为了各自利益和诉求,合纵连横,展开剧烈的博弈,美国从伊拉克撤离时留下的各派分享权力的“政治架构”已名存实亡,伊拉克正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第三,敌我易位,伊拉克危机推出新的力量组合。ISIL把各种国际力量都动员起来。伊朗公开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什叶派圣城”,并派出战机和“革命卫队”顾问赴伊拉克协同作战。俄罗斯为展示其解决国际争端不可或缺的大国地位,紧急向巴格达出售先进战机。美国和伊朗还利用伊核谈判之机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交谈”。昔日的敌人成了今日的盟友,伊拉克成为大国博弈的竞技场。

  第四,伊拉克危机将使中东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一是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处境改善。ISIL从叙利亚一路打到伊拉克,其崛起印证了巴沙尔叙政府军反恐的说法,转移了国际社会对叙利亚内战的关注。现在巴沙尔面对压力相对减少,回旋余地增大,是伊拉克危机的获益者。二是土耳其一改过去对库尔德独立所持反对态度,转而采取公开支持的政策。此举无疑是对巴格达背后捅了一刀,其政策考量是把库尔德自治区变成土耳其与什叶派和逊尼派相互厮杀的缓冲地带。三是ISIL宣布建立“伊斯兰国”,叛军领袖巴格达迪则被奉为“哈里发”——全球穆斯林最高统治者。沙特也坐不住了,发兵数万驻守沙伊边界,以防ISIL对沙特的渗透。

  最后,美国对伊拉克事态发展的主导权遭到削弱。尽管克里不久前出访中东国家,副总统拜登会见库尔德代表团,并与土耳其领导人通电话,希望巴格达组建联合政府,但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三派依然各吹各的号;土耳其和以色列不买账,继续支持库尔德独立;海湾国家也不听美国招呼,我行我素。美国高唱伊拉克危机只能靠“政治解决”,出兵动武行不通的背后,似也掩盖了其不想“动真格的”,避免被拖下水的真实意图。

  综上所述,伊拉克变局将重塑中东版图。伊内外各种势力相互争夺和较量的结果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不排除重蹈叙利亚覆辙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