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为何频加息?

来源:国际商报
2014-07-07 10:23:00

  6月24日,新西兰一年期隔夜指数掉期报3.766%,高于官方利率3.25%。

  隔夜指数掉期是一种将隔夜利率交换成为若干固定利率的利率掉期,它是衡量市场对于中央银行利率预期的指标。隔夜指数掉期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银行间借贷利率水平,并且是一个可以交易的价格。上述隔夜指数掉期高于官方利率暗示,市场已经下注,7月24日新西兰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

  多数分析师预计,新西兰联储将于7月会议上调利率25个基点至3.50%,一旦预测成真,这将是自3月新西兰联储开始加息周期以来的第4次加息,前三次分别是3月13日首次加息至2.75%;4月24日继续加息至3.0%;6月12日再次加息至3.25%。

  新西兰联储主席惠勒在6月发表第三次上调利率的声明中表示:“官方利率需要上调的步伐和幅度将取决于将来的经济与金融数据,以及对通胀压力的影响。”

  新西兰联储是发达经济体中首先于当前经济周期中开始加息的央行,这预示其将会稳步而温和地收紧货币政策。

  7月加息可能性大

  鉴于新西兰联储6月12日已经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25%,澳新银行经济学家推测,新西兰联储今年7月再度加息的概率上升。澳新银行称,如果新西兰联储真的于7月再度加息,则有望共计加息100个基点,这一直是澳新银行对2014年全年所预测的加息结果。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分析师丁孟表示,即便不是7月,今年年内新西兰联储也会再次加息。“从6月会议声明传递出的信息就可看出,新西兰相对向好的经济及央行对经济、物价所作的评估都展露出继续加息的态度,幅度应还是每次25个基点,且7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大。”

  新西兰联储6月声明的内容和3月、4月发布的基本类似,重申了通胀压力正在加剧,特别是在建筑业;贸易条件以及移民迁入支撑了经济增长,但被汇率高企所抵消。央行计划在当前环境下牢牢控制住通胀预期,并使利率回归至更为中性的水平。

  关于利率“中性”水平,丁孟认为,金融危机前与现在对利率中性水平的定义是不同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中性水平应比现在的利率水平要高,在此水平下通胀压力不会进一步增加,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水平,而不是某个具体数值。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策略师迈克尔·特纳也有类似看法。他说:“中性利率应该在什么样的水平,这个问题见仁见智。有人觉得可能在5%左右,但在目前低利率的全球环境下又似乎太高了。”

  汇率走高波及经贸

  据新西兰联储透露,今年利率还会两度调高25个基点,并在2015年保持这样的速度。该行此前表示,坎特伯里地区震后重建,房市繁荣、贸易条件高涨、移民增加均驱动经济成长。因此,利率到2015年末预计将升高约200个基点。

  然而,西太平洋银行却在央行报告中写道:“新西兰联储7月再次加息的风险提升。”该行指出,新西兰联储很清楚地暗示在9月之前会再次加息,年底前还有另一次加息。预计新西兰联储会在9月和12月的会议上两次加息,如果有什么意外,那么就是新西兰联储会在7月会议时提早加息。

  澳新银行也指出:“新西兰联储目前需要一个暂停加息的理由,而不是一个加息的理由;现在焦点将转向纽元汇率以及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现。”

  新西兰统计局数据显示,新西兰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率上升1.5%,前值为1.6%,主要是由于住房、家庭设施、烟草和保险价格的上涨。数据还显示,视听和计算设备、汽车价格下降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此外新西兰本币走强对包括汽车和家电在内的国际贸易零售价格也产生影响。

  惠勒在6月加息当日就重申当前新西兰元汇率水平过高。7月2日纽元对美元涨至0.8762。2013年,纽元累计升值7%左右,拉低了新西兰进口商品价格和出口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