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6日至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欧洲历史上最杰出政治女强人担任德国总理后的第七次访华,也是她对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2013年5月访德的回访。默克尔此次访华,重点议题在于探讨中德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共迎可持续增长的明天,将会把中德、中欧之间的金融、产业、区域政策协调向前推进一步。
近些年,德国积极致力于同中国加强合作,中德关系已成为中欧关系乃至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龙头和典范。在默克尔再度访华之际,我们需要总结思考,为什么德国会在众多欧盟成员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发展对华关系的翘楚?
统一后的德国积极投身欧洲一体化进程,努力承担欧洲大国责任,对欧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德国通过保持自身经济稳定、顺势推进结构改革和财政整顿、斥巨资竭力拯救欧债,成为欧洲真正意义上的中流砥柱和领导国家。这期间,默克尔政府同中方进行了高水平的宏观政策协调,中方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欧洲稳定机制等渠道向其提供会心支持,两国关系跃上新台阶。
本届中国政府积极进行全球布局,明显加大西向外交力度,积极拓展中国的全球战略纵深,对欧工作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取姿态。习近平访欧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位一体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李克强两次访欧进一步巩固了经贸合作在中欧关系中的压舱石地位。中国切实把欧盟当作世界一极对待,成功搭建起中欧合作新平台,引导中欧关系迈向对等合作新阶段,也为中德关系提供了“水涨船高”的战略框架。
在欧盟国家当中,德国与中国的经济互补性最强,两个制造业大国之间的年贸易额超过160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5强。为配合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新一届中国政府确立了推动中欧贸易规模破万亿美元并在两个大市场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目标,同正积极推动“工业4.0”战略和能源转型的德国政府就加强在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新四化”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使中德合作找到更多利益契合点和产业对接点,焕发出新的巨大生机,健步迈入“加速期”。
中国正在大力完善、锐意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以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机械装备出口,铺筑新时期对外战略的重要利益纽带。德国得天独厚,刚好处于“一路一带”的终点位置,每年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的汉堡港也刚好是亚欧大陆桥的欧洲端点,其中欧合作的桥头堡地位更加牢固和具有战略意义。
中德在改革发展道路上惺惺相惜。当代德国从跌倒处爬起,坚决清算历史,坚持和平发展,冲破冷战樊篱,一举实现国家统一和再度崛起,路走得含辛茹苦、谦逊严谨、隐忍有加,已经并将继续为中国的复兴和崛起提供有益启示。默克尔以理性、沉稳、务实的风格和识时务的“左转”政策赢得充分尊敬,同中国领导人建立起深厚的个人友谊,就执政经验和体会进行的推心置腹交流在两国高层交往当中占据很大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