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航站楼,巴西利亚的“首都气质”立见分晓:极具国际范儿的大厅、3米高的航班信息液晶显示屏、代步的自动人行道……我曾在这里居住了一年半,除了登机和到达的出入口仍共用一个以外,再没有别的“特征”能让我辨认出这还是巴西利亚的机场。
作为上世纪60年代在一片荒芜中拔地而起的“新”都,这座城市全是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初两个时期的“旧”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脸面,巴西利亚的机场一直因为年久失修和空间过小遭人诟病;而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这座城市每周总少不了各种重要的会议,原有的宾馆数量不足、商家更是喜欢坐地起价——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状况如何承办世界杯?巴西人自己都感到迷惑。
而今,从机场到球场的一路上,我看到原本交错混乱的机场路多出了一条隧道,道路拥堵状况缓解不少,路标和路牌的指示也更加清晰明了;市中心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酒店,原来已经褪色的高楼也重新进行了粉刷。球赛结束后,夜色中的巴西利亚也不再像原来那样陷入沉寂,很多咖啡厅和餐馆开始24小时营业,为充满激情的球迷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一起放松、欢聚的场所。距我上一次来这里不过3个多月,一转眼巴西利亚就真的不一样了。
据巴西世界杯组委会公布的工程计划及媒体公布的实施成果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巴西利亚市内共新建了12家四星或五星级宾馆,增加了3634张床位——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在此之前,包含巴西利亚及周边21个小卫星城的大联邦区总共也只有75家宾馆、3万张床位,其中两星级以上酒店只有40余家。7月5日10万名阿根廷球迷涌入巴西利亚,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小小的巴西利亚妥妥地接下了世界杯的“大招”。(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