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正处在衰退中 需及时调整

来源:国际在线
2014-06-27 15:59:16

  原标题 英媒:中国房地产业正处在衰退中 需及时调整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7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楼市回落才刚刚开始 中国房地产业正处在衰退之中。乐观主义者坚称,中国房地产业正在经历与前几次房地产市场回落类似的“调整”。此次的市场回落将更加严重、更加系统化。房地产投资占中国资本投资的25%、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再加上钢铁、水泥、建筑机械和建材等相关行业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达16%左右。房地产是中国增长模式的重中之重,如果该行业的投资增长从20%降至10%,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下滑约两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一连串向下修正目前并未完结。

  尽管存在结构性供应过剩、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已经开始,但销量和价格仍未跳水。房价和地价自2013年底以来不断下跌,并且仍有下跌空间,但家庭部门被迫抛售导致房价和地价崩盘的可能性不大。家庭部门的杠杆和抵押贷款的贷款价值比(LTV)较低,购房者必须拿出很大比例的首付。然而,长期的供应过剩是无法掩盖的。城市住房完工率仍远远超过拥有城镇户口居民的有效需求。未售住房存量急剧增加,总体空置率猛增至20%左右,与此同时建设指标呈现全面的量价齐跌。尽管一线城市普遍出现房地产市场走弱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所谓的三四线城市表现得最为明显。三四线城市占住房建设量和销量的近70%,占住房投资的近60%。在许多三四线城市,住房存量大约增至月销量的15倍至30倍。此外,住房与商业地产、影子银行与活跃的信用创造之间的复杂联系,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构成了风险。商业银行的直接房地产贷款占到银行资产的约五分之一,但银行的所有贷款或许有一半都是以房地产和土地作为抵押品。

  无处可去的家庭部门存款,使得银行能够免受突发流动性危机的冲击,但银行将面临资产质量方面的问题。建筑相关企业,房地产融资额较高、负债累累的国企,以及地方政府,在偿债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监管机构开始担心,会爆发影响稳定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源自过度的信用创造、借款人承受的不断加大的压力、以及因煤炭和房地产资产价值下跌而愈演愈烈的违约潮(迄今为止大部分违约都得到了纾困)。

  金融市场的定价还未反映出中国长期房地产繁荣的终结。无论采不采取短期的权宜举措,建筑业都将不再引领GDP的增长(尽管仍将对GDP增长构成支撑)。建筑业还必须解决供应过剩和杠杆问题。另一方面,新出台的法规将影响土地清理、人员安置以及农地保护,建筑业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新法规。这波市场回落结束之前,至少会出现几个季度的信贷与GDP之比下滑、房地产销售和交易萎缩、非金融部门去杠杆化、以及违约事件增多。显然,这一过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