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儿胡同"等98项建筑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作者:苏向东 来源:中国网
2016-09-29 17:01:13

中国网新闻9月29日讯 (记者 苏向东) 今天,在具有百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前,“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人民大会堂”、“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等98项近现代经典建筑入选,令人瞩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指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诞生, 在对20世纪中国建筑百年发展脉络展开追溯的同时,对丰富中国科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更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在国民中普及建筑文化审美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说,认真品味优秀的中国20世纪建筑,思考它们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工程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成为我们当代和未来世代理性思考的智慧源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不该断掉的民族文化链条,这些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承载着鲜活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故事成为历史,历史变为文化,将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的经典作品“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项目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作为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的创始者,吴院士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历史城区的保护发表了极具现实意义的论断:如何使近现代建筑更好的承载历史文脉,如何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创新,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行动。

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与文博界专家学者,从各自所在地区、研究领域出发,发表了“关于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为主题的演讲;与会嘉宾还就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现状、文化传承、理论研究、操作实践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大会通过并宣读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建议书》 。“建议书”指出,高速行进的中国新型城镇化步伐,容易产生传统的断裂与文化信仰的缺失。如何在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法纪尚待健全的时下,持续完成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转变,需要从体制、机制、法制诸多方面作周密考量。20世纪建筑遗产数目庞大,为此大会提出“加强国家层面的普查工作和保护力度;加强对诸多建筑流派、思潮及名家名作的研究与传承;应在新建筑设计中注意与其保护工作方针相协调,与城市发展一致;研讨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敬畏遗产、守护地域特色;对公众开展建筑文化遗产知识启蒙”等6点建议,以20世纪建筑的名义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大会同时宣布,“第二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评选认定工作正式启动。

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1 人民大会堂

2 民族文化宫

3 人民英雄纪念碑

4 中国美术馆

5 中山陵

6 重庆人民大礼堂

7 北京火车站

8 清华大学早期建筑

9 天津劝业场

10 上海外滩建筑群

11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

12 北京展览馆

13 南京中央大学旧址

14 北京饭店

15 上海国际饭店

16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7 天津五大道建筑群

18 集美学村

19 厦门大学旧址

20 北京协和医学院及附属医院

21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22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

23 清华大学图书馆

24 北京友谊宾馆

25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26 鉴真纪念堂

27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28 香山饭店

29 国立紫金山天文台旧址

30 未名湖燕园建筑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