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6日报道西媒称,巴西桑托斯的“普世纪念公墓”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垂直墓地”,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墓葬观念,也引发了不同的反响。
据西班牙《消息报》网站9月4日报道,这处墓地的外观与一座大厦别无二致,目前共有14层楼,建有如酒店甚至购物中心般的设施,尽管在一些人看来有些怪异。
报道称,成百上千个墓穴分布在这座高楼中,楼中设有的“空中花园”里还有小型瀑布和茂密的植被,火化间更像是会议厅,所有的一切都与最先进的科技相结合,是以最现代的建筑和工程理念打造的高品质的建筑,这里也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地标性建筑。
这座与众不同的公墓还将继续扩建,预计到2020年,大楼将达到110米高,拥有32层,可容纳8000个亡灵,公墓的设计者们无疑是在向着世界最高墓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起冲击。
环境保护主义者们将这座公墓视作开天辟地的壮举,认为这将有利于节省土地,更多地建造公园和广场等服务“活人”的设施。(编译/韩超)
意大利欲建垂直墓地 高百米可容纳6万具遗体
垂直墓地共35层楼。(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境外媒体称,为了应对人口快速高龄化的问题,意大利正考虑兴建“垂直墓地”。
据台湾东森新闻网10月28日报道,为了应对人口快速高龄化的问题,意大利正考虑兴建“垂直墓地”──共有35层楼、高330英尺(约100公尺),约为埃菲尔铁塔的三分之一高,可容纳多达6万具遗体。
这个建筑将位于维罗纳郊区,但当地居民和政客颇不以为然。维罗纳是《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故乡,他们害怕这建筑有损莎士比亚笔下“爱之城”的形象。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维罗纳每年平均有2700人过世,这还不包括周围的城镇和乡村的死亡人数,尽管当地公墓规模很大,但可能不久就会饱和。
推出“垂直墓地”的是无限天堂(Cielo Infinito 或称 Infinite Heaven)公司,该公司认为,这是一种实用、又让死者死得有尊严的解决方式。该公司出价1100万欧元购买维罗纳东边Fondo Frugose的土地,2周内市议会将以投票决定是否同意。
随着城市扩张和可用于掩埋尸体的土地数量减少,建立“垂直墓地”的想法,已经在世界各地被讨论多年。世界上最高的“垂直墓地”是巴西桑托斯32层的Memorial Necropole Ecumenica;印度也计划在孟买兴建一个墓塔,并依不同宗教信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日刊:东京墓地紧俏催生“树木葬”等新式墓葬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日本《周刊朝日》11月15日一期刊登题为《东京墓地紧俏催生新式墓葬》的文章称,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选择新式墓地,理由之一据说是因为东京都内的墓地已经严重不足。
“请插入专用的IC卡。”轻柔的女声回荡在参拜室内。“您的申请已受理,请稍等片刻。”十几秒后,在机器的运转声中,眼前的小门自动打开,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座牌位。上面刻有姓氏,左右两边的花瓶中插着红色、白色、黄色的鲜花。牌位前还预备了敬香所用的香炉。
文章说,这里是东京都墨田区距离两国车站只有五分钟路程的“大德院两国陵苑”。5层楼的建筑厚重大气,完全看不出是骨灰堂的样子。外立面使用花岗岩装饰,内里则镶嵌大理石。位于二层的礼拜堂,左右各有6间类似自助银行的参拜室。放置于楼体内部佛龛中的骨灰箱可以自动运抵参拜室,其运转原理与立体停车场或是物流仓库类似。
想要在往生后长眠于此,龛位费是77万日元,每年的管理费是1.2万日元。由于不需要单独购买墓地和墓碑,所以与一般的墓地相比价格也可谓亲民。据说每一个骨灰箱可以容纳8人份的骨灰。
据负责龛位销售的代理公司人员鹤野顺子介绍,迄今为止她所在的公司所经手的龛位已经全部售罄,主要购买人群的年龄段集中在60-70岁。
文章称,高速增长时期纷纷前往东京就职的人已经进入了退休年龄,他们正在开始为自己寻找墓地。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规划和居民的反对,东京都心地区已经难以开辟新的墓地。
据鹤野说,“很多外地来东京工作的人在本地并没有家族墓地,这就导致墓地不光少,而且价格高”。
第二个导致都心地区墓地紧俏的原因就是“继承人问题”。婴儿潮二代(婴儿潮一代的子女)不结婚或者无子女的人越来越多。即使花大价钱在都心购买了墓地,将来也没有人照看,最后有可能沦为无主坟地。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后人,墓地将被收归管理方所有,而管理方也不会继续祭奠逝者。
但是在大德院两国陵苑,如果在一定期间内不能再支付管理费,则通过合葬墓的形式得到永久供养。
而另一种可以一次性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树木葬陵园也同样人气高涨。位于东京都町田市的泉净苑,是一处鸟语花香的长眠之所。据发起人、东阳大学教授井上治代介绍,所谓树木葬就是以树木取代墓碑作为标识,园区内有专供一人或家族使用的不同区块。比如1到2人使用的土地面积为30厘米见方的土地。费用每人40万日元。据说还有专门用于埋葬宠物的区域。
居住在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吉田早苗(化名)与丈夫二人正在寻找自己百年之后的居所。在实地探访了多家陵园后发现,确实存在许多没有后人打理的荒冢。这也打消了二人购买普通墓地的想法。吉田夫人说,也曾考虑过抛撒骨灰的方式,但手续繁杂。而且也不想在墓地的事情上给子女添麻烦。所以当得知有树木葬的形式后,就果断决定下来了。
文章说,树木葬是一种集合墓地形式。吉田夫妇在参观墓地的过程中,与购买了相邻区域墓地的人们渐渐熟悉起来,通过每周一次的书法课,或者一起旅行、外出就餐,建立起了友好情谊。有时候大家会彼此开玩笑,“走了之后就是邻居了,到那边还请您多关照啊”!
据井上教授介绍,过去人们与子女一同居住,即使老了也并不是很担心自己的身后事。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老人们通过与“墓友”的交往实现了内心的安宁。(编译/刘林)
订阅2014年《参考消息》赢取iPad大奖,立返手机充值卡。>>
埃菲社:古巴发现美洲历史最久远华人墓地
参考消息网2月10日报道埃菲社2月8日援引古巴《格拉玛报》的报道说,古巴考古人员最近在位于该国西部的马列尔市发现一处华人墓地。
据埃菲社2月8日报道,研究人员认为该墓地中至少埋葬了大约290名从1847年开始抵达古巴岛的中国劳工,古巴是中国移民前往美洲大陆的第一站。
报道说,虽然马列尔市博物馆多年前就在历史古迹目录中提到华人墓地,但没有指明其确切位置,这个墓地的存在更像是个传说而非事实,因为没有任何文献提到过。
2012年洞穴勘探者终于发现了这个“隐藏在茂密植被之下”的墓地,它不再是考古学家和专家想象中的虚构故事。2013年12月开始墓地挖掘工作以确定墓地的面积和用途。专家们终于看到了墓地的范围和整体结构,包括墓门和可能从海上运过来的木制家具。
历史学家表示,华人出现在古巴西部阿特米萨省沿海市镇马列尔是因为1861年西班牙殖民当局在那里修建了一个隔离检疫站,检查前往哈瓦那港口船只运载劳工的健康状况,以防将疾病带入古巴岛。记录显示,1861年-1872年期间,有大约2.9万名华人在这个检疫站呆过。
估计有逾13万名华人劳工来到古巴,但其中13%的人因为海上颠簸而死去,还有差不多比例的人因为强迫劳动、惩罚和疾病而丧命。1860年-1875年间从美国加利福尼亚掀起了第二轮华人移民浪潮,与先前华人苦力不同的是,这一批华人移民更有商业头脑和技巧以及经济资源,为华人在拉美开创事业打下了根基。20世纪中期在古巴的华人估计有4万人,现在这些人在世的已经很少。
报道称,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马列尔的华人墓地保存非常不完整。(编译/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