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逝去亲人沟通?50年后“虚拟生命”或成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1-11 16:35:55

中国日报网11月11日电(刘世东)中国有句古话“死者长已矣,生者且偷生”,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至亲之人的逝去是心头永远无法抹去的痛。如果能够让逝者复活,我想很多人都愿意倾其所有。不过迄今为止,死而复生的事情似乎只存在科幻电影中。但技术的进步确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些希望:在未来或虚拟世界中,我们失去的至亲之人或许能够复活,甚至获得永生。

如何与逝去亲人沟通?50年后“虚拟生命”或成真
英国提赛德大学讲师希蒙·麦基温称,在未来50年内,在虚拟意义上,人们有望与逝去的亲人沟通交流。(图片:英文媒体)

50年后,我们也许可以在虚拟世界中与逝去的亲人交流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日前报道称,正在参与一项名为“保存记忆”的研究项目的英国提赛德大学讲师希蒙·麦基温称,在未来50年内,在虚拟意义上,人们有望与逝去的亲人沟通交流。

麦基温解释称, 随着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将创造出“合成数字生命”。这种虚拟生命是于逝者生前的活动、特征、喜好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历史产生的。

麦基温补充说,“保存记忆”项目所采用的“摄影测量法”能够根据逝者生前的照片和视频精确重建其虚拟3D身体。这样逝者在虚拟世界中将能够以化身的形式——虚拟3D身体——存在。

而借助于情感感知人机交互技术,这些人工智能化身能够在逝者去世很久后继续获取新信息,他们在数字世界不断进化,永远不会死亡。

大数据流是虚拟生命获得信息的有力手段。麦基温说:“在将虚拟生命与与你相关的大数据流连接在一起后,这个虚拟生命能够立即知晓你做过什么,同时还能感知你的情绪和兴奋。它关注你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如果你上街购物或者看医生,它也会知晓。它知道你是否通过考试、拿到驾照、乘飞机度假、买了新鞋或者与分手。它知道你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信息,并且持续关注你的日常活动,甚至与你互动。“ 如果这个虚拟生命是你去世的亲人,你就能感觉到他或她依然活着。

所以,通过上述虚拟技术,从某种角度讲逝者复活了,而且获得了永生,而且,你还可以与逝去的亲人互动。麦基温预测,虚拟生命技术有望在50年内成为现实。

实际上,许多人都对如何在数字世界中获得永生十分感兴趣。在科幻片《超验骇客》中,人工智能专家威尔?卡斯特博士将自己的意识上传给一台电脑,希望肉体死亡后自己的意识仍能存在下去。而在现实中,一家名叫Eter9的社交网站声称能够通过分析用户分享的照片、链接和评论了解用户的个性,并且可以在他们去世后继续以他们的身份发消息。这家网站称,将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能够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的虚拟生命。

如何与逝去亲人沟通?50年后“虚拟生命”或成真
杜虹是重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资料图)

冷冻亲人的遗体,等待他们在未来复活

在中国科幻巨著《三体》中,有一个叫云天明的角色,取出大脑后通过冰冻技术保存,最终通过三体人的克隆技术成功复活。这听起来多少有点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人在尝试这么做了。

据外媒报道,今年2月份,泰国一个2岁小女孩不幸患上脑癌去世。她的父母决定用冷冻遗体的方法给女儿第二次“生命”。这是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冷冻遗体案例。

人体冷冻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没有人能确保被冷冻者一定能被“复活”。对此,玛瑟琳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科学工作者,他和妻子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种技术会在未来实现,尽管具体的时间还不得而知。

马瑟琳父母选择和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签订合约。客户可以选择全身冷冻,只冷冻大脑,或者神经系统。玛瑟琳的父母选择了费用较低的冷冻大脑。目前,玛瑟琳的大脑已被运往美国,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接受长期护理。

无独有偶,中国重庆女作家杜虹在因胰腺癌去世后也进行了大脑冷冻,她是中国冷冻遗体的第一人。

杜虹是重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去世。杜虹的女儿张思遥在母亲生前就联系到了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杜虹一家选择了花费12万美金(约75万元人民币)对杜虹的大脑进行冷冻,期待杜虹50年后能够复活。

据美方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杜虹遗体的处理十分成功,在受损很小的情况下,已通过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环境中。

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之一。目前有139例病人在阿尔科进行人体冰冻,其中60%为大脑冷冻。阿尔科的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基金会只负责“冷冻”,不会负责“复活”,基金会只是提供一种“可能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