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唐人街改建遇转型尴尬 华人感叹“中国味儿”变淡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11-11 08:48:40

全美唐人街改建遇转型尴尬 华人感叹“中国味儿”变淡了

图为旧金山唐人街(资料照片)

近日,华盛顿中国城改建在当地华人圈子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华人老移民被迫搬离已居住了几十年的中国城,而其特有的中国元素也将面临消失的危险。

改建是大势所趋

《人民日报海外版》11月10日报道,华盛顿中国城的改建,只是全美范围内中国城所遇困境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城内华人数量减少,中国味儿变淡确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

历史上,中国城的出现源于当时海外对华人的孤立和歧视,迫使他们不得不聚居。后来中国城又渐渐有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功能。但时过境迁,古老的中国城似乎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改建成为诸多地区中国城打开局面、寻求发展的共同选择。

“不少城市的中国城都改建过,这不一定是坏事。以我所在的俄勒冈波特兰市为例,市区内的中国城现在很少有居民了,但是餐饮、工艺品、画廊等到处可见。作为苏州的姊妹城市,波特兰还新建了苏州园林,更是中国城的一颗明珠!”李斧坦言。

具体到华盛顿中国城的改建,李斧认为,“原因是部分出租公寓楼房产主把公寓楼卖给开发商,后者将中国城改造为高档社区,这也是华盛顿市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究竟是福是祸?

改建既已是大势所趋,那么此举对当地华人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于被迫搬迁的华人老移民而言,着实影响不小。据报道,这些华人老移民以老弱妇孺为主,缺乏就业能力,中国城一旦被改建成高档社区后,他们将无力回归。

与此同时,改建后中国特色是否能够保留、是否还能作为广大华人悠悠故土情的寄托之地,也将被打上问号。

然而,从中国城的长远发展来看,此次改造实则有助于其实现功能升级。

据调查,华盛顿中国城内居住的华人数量现为300人,较10年(2004年)前的700人已下降了一半以上。“原因是在美华人群体收入越来越高,很多华人搬到更好的区域去了。在美国,中产阶级多数住在郊区,而非中国城所在的市区。”李斧说。

这反映出当地华人对中国城居住功能需求的下降。但其所承担的文化功能却未被削弱,华人群体对中国城的文化诉求不减反增。

“中国城给海外华人一种存在感、归属感,承载着悠悠故土情。”李斧说。除上述承载乡情的文化功能外,中国城在海外象征着中国文化,其文化传播中心的功能也应提升。

由此可见,如能在改建中完成中国城功能的升级,无疑是“化祸为福”了。

“存”与“留”如何取舍?

华盛顿中国城改建“福祸相依”,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化祸为福?在改建过程中,存与留之间又当如何取舍?对此,华盛顿可从其他城市的改建经验中寻找答案,而西雅图市的中国城改造最具借鉴价值。

中国元素必须要留下来。华盛顿州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方伟侠讲到:“中国元素的保留,可借鉴西雅图的国际审查委员会制度。这个组织由政府和华人成员共同组成,专门负责建筑物风貌的保留,就连简单的门面装饰、簷篷这类细节,都需经过委员会的审查。”

对于文化功能的提升,方伟侠说:“现在的西雅图中国城已成为在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心。10年间兴建了带有中国元素的地标性建筑——‘中华门’牌楼。庆喜公园也成为华人的户外活动中心,这些都可以借鉴。”

而在改建中降低居住功能后,应处理好低收入搬迁户的安置问题。“当地有专门针对低收入者发放的租房券,改建中应有专人负责协助申请。”李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