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请注意!你可能误读了西式家庭教育 听听专家怎么说

作者:小唐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1-04 15:39:54

中国家长请注意!你可能误读了西式家庭教育 听听专家怎么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资料配图) 

中国日报网11月4日电(小唐)随着电视剧《虎妈猫爸》以及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热播,家庭教育问题在全社会又引发新一轮热议。赵薇扮演的“虎妈”坚持“中国式家庭教育”,奉行“严是爱、松是害”的原则,对女儿管教严厉。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爸爸去哪儿》中夏克立秉承的西方教育方式,他不仅坚持花更多时间陪女儿一起玩,而且非常尊重女儿的自由和个性,那个“没公主病的小公主”夏天非常讨人喜欢。 

这两种教育方式令观众印象深刻,且引发了有关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大讨论。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那么这些差异究竟是什么?中国家长应该学习西方家庭教育观念中的哪些内容呢?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日报网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有疑惑的家长或许可以从刘所长的解答中找到答案。

中国家长请注意!你可能误读了西式家庭教育 听听专家怎么说 

刘秀英说,中西方家庭教育最大的差异是怎么看待孩子。中国人认为,孩子和大人是一体的;而在西方教育理念,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刘秀英表示,中西方家庭教育最大的差异是怎么看待孩子。中国人认为,孩子和大人是一体的,孩子的成绩是与家族荣誉、父母脸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人对孩子强调的某些东西更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需求,比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好好学习,只是为了让他将来有个好工作,挣更多的钱,这样一来既能让父母安心;其次也是父母炫耀的资本;第三不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

而在西方教育理念中,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需求,儿童只需按照自己的兴趣、个人能力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政府制定的很多政策、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以是否尊重了儿童为前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有关这一点,中西方教育理念是不同的。

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有不少家长为了方便工作,同时也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将孩子留在老家让亲属帮着带,或者留给保姆照看。原本想提高生活质量的父母,让这些孩子在成长的黄金时期错过最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

对此,刘秀英指出,研究发现,与孩子建立亲密情感是有时间限制的,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若没有建立这样的情感,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与父母产生各种问题。

在美国,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会被认为是很不人道的。比如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被独自留在家里,一旦被举报,不但孩子会被社会福利机构带走,父母还会被控“危害孩子安全罪”。

而中国的家长会说,为了孩子才被迫与孩子分离,到外面打工挣钱,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是父母没有考虑到,这是他们的想法,孩子可能宁愿穷一点,也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为生活奔波的父母们,请暂时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关注并重视他们的真实需要。

中国家长请注意!你可能误读了西式家庭教育 听听专家怎么说

阳詹易放学回家时,奶奶已经外出,他在家里等待奶奶回来(2014年5月21日摄)。阳詹易家住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村落岩村民小组,今年10岁,是东升小学学生。在他8个月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他。爸爸在广东务工,只有过年时才回来。(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孩子的自由是有前提的

由于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开启了“421”的模式,所以中国家长容易过分溺爱孩子。尽管成年人大都知晓溺爱孩子的危害,讲起来可能也头头是道,但若真到了实践,不少家长便不知不觉地对孩子“投降、依从、迁就”了。

刘秀英认为,溺爱这种情况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是最典型的。她说,溺爱很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情感需求,如果家长是理智的、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那么应该知道要藏起一半的爱。比如妈妈看到孩子摔了一个跟头,应该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若只从心疼孩子的角度出发,扩大摔跟头的严重性,那么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暗示,即这是很严重的、不可承受的。

刘秀英特别指出,与年长父母包办型的溺爱相比,中国年轻家长身上表现更鲜明的是放纵的溺爱。她进一步解释说,不少中国年轻家长错误地理解了西方对孩子教育的观念,只是简单地认为西方教育是“自由的”,“给孩子空间的”。但事实是,孩子的自由是有前提的,不能是没有边际的。孩子要有勇气、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年轻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把责任意识传授给孩子。

对孩子来说,他应该知道在电影院看电影不能大声喧哗,在餐馆里吃饭不能跑来跑去,深夜休息时间不能大吵大闹、影响他人休息等等。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这是中国家长在学习西方家庭教育时需要注意的。

中国家长请注意!你可能误读了西式家庭教育 听听专家怎么说

亲子游对孩子成长是有益的?

目前亲子游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尤其是寒暑假或国庆等长假期间,微信朋友圈里频繁见到各种亲子游贴图,一些培训机构和旅行社也不失时机打出亲子游大旗,吸引家长和孩子们参加。

刘秀英对于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这种互动形式表示支持,不过她认为,亲子游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这要看父母是否让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孩子身高超过1.2米,父母却想方设法让孩子逃票;吃自助餐时,任由孩子挑选大量自己喜欢的食物,没有灌输吃不了会浪费粮食的理念,这些都属于坏的教育。

刘秀英称,她曾经采访过从事儿童游行业的人士,对方也在小孩很小的时候带孩子出去旅游,他的经验是,孩子越是小的时候越应该去艰苦的地方,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也没那么挑剔。要让小孩认识到旅行的真正意义,而不是出来吃好的、住好的。

中国家长请注意!你可能误读了西式家庭教育 听听专家怎么说

三代同堂有利于孩子情商培养

如今“隔代抚养”的模式很普遍,年轻父母白天忙于工作,老人退休后成了带孩子的“主力军”。

对于老年人带孩子,刘秀英说,这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特色,我们中国人很看重家庭,把家族看成一个整体,大多数老年人也把帮子女带孩子看成是应该的。她认为家庭间若能形成一个合作组,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不过老年人在养育孩子时往往按照经验来,没年轻人想得那么精细,这可能与年轻人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不一样。这也是不少老人带孩子与年轻人产生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刘秀英认为年轻一代人身上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对于要老人带孩子的年轻人,她给出三条建议:第一要接纳和感谢,要知道有些东西需要妥协,有些时候需要学习;第二,要认可老年人在某些方面有长于年轻人的方面;第三,一定要把老人看成是一种资源。

她表示,其实三代同堂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前提是年轻人要做好两代人之间的枢纽。老人带孩子为核心家庭带来更复杂的关系,在这种复线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应该是更强的,既可以和老人相处,又能够与父母相处,他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但若妈妈是挑剔的,对老人总是指责,那必然给孩子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

所以年轻人若把这种关系协调好,传递出一种正面的能量,那么孩子就能获得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同时老年人也享受到了天伦之乐,体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自身也会减少很多焦虑。

(编辑:周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