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产权合作30年:从技术辅助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

作者:庹燕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10-12 09:23:32

中欧知识产权合作30年:从技术辅助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
欧洲专利局局长巴迪斯达利()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左二) (图片来源:唐书悦)

中国日报巴黎10月10日电(记者庹燕南 实习记者唐书悦)10月9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欧洲专利局就双边合作发展3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法国里昂召开,与会嘉宾包括140多名中欧两国企业、政府、学术高层领导和专利专家。会上,双方回顾了2014年两局的合作情况,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欧合作对于全球知识产权的影响、中国专利法修改以及中欧技术层面合作等相关议题及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重视与欧洲专利局之间的合作,”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会上表示,“在过去30年中,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日趋完善,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知识产权国家。”其坚信,中欧两局的互动合作将有助于中欧两方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推动全球知识产权的发展,为全球创新者带来更多利益。 

欧洲专利局局长巴迪斯达利表示,30年间的两局合作,为中欧创造了“双赢”的局面。中欧两国专利制度拥有众多相似性,这一事实进一步强化了两国作为创新中心的实力;同样证实了双边贸易独具优势利益。另外,其补充道:“随着全球对于专利保护的需求日益提高,两方合作已经成为全球专利制度发展的重要支柱”。 

合作30年历史回顾,中欧合作成果辉煌 

中欧双方表示,自1985年中欧两局签订正式合作协议以来,中欧合作从技术辅助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中国多次修改专利规范,以及先进专利审核工具的引入都离不开欧洲专利局的帮助和支持。 

巴迪斯达利告诉记者,几个数据能很好的体现这些年中国专利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快速发展:10年来,中国在欧洲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并在今天的欧专局接受申请量中排第4位。更具体的说,3年前中法专利申请量持平,现在中国已高于法国80%。 但同时,欧洲企业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近几年也已5%的速度增长。 

根据SIPO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局收到近100万份专利申请,比2013年增长12.5%,其中86%份来自国内,14%来自国外申请者。而欧洲专利局2014年收到的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文件达到26472份,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5年上半年,来自中国的欧洲专利申请增幅高达33%。此外,中国企业来欧洲申请专利主要集中在:数字通讯、电脑技术及电信三大领域,占到中国在欧洲申请总量的50%;相反,欧洲在中国的申请领域相对更多元化,涉及农业、交通、奢侈品等。巴迪斯达利认为这些数字都是符合各自经济发展的情况。 

其强调目前专利局的专利申请量排前十名当中就有两家是中国的企业:即中兴和华为,这也体现了中国企业对于欧洲知识产权专利体系的信心。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政法合作双管齐下 

申长雨表示,中国正在进行第4此专利法修订。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一贯高度重视,司法和行政保护都在不断加强,并在努力构建司法和行政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链接”的机制,中国始终坚持对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为中外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法治和市场环境。其强调,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是基于创新的一个基本保障,中国要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中国政府将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据官方数据表示,去年,中国专利方面行政执法案件处理将近18000件,今年上半年比2014年上半年增长70%左右。 

申长雨进一步解释道:行政保护方面,各省设立知识产权局,切实发挥行政保护简单、便捷、高效,成本低的优势,更好的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方面,至2014年8月底,中国全国人大正式决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3地建立知识产权法院,11月6日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已正式挂牌成立。 

中欧知识产权合作30年:从技术辅助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创新的基础

欧洲专利局局长巴迪斯达利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深刻的变革,仅仅几年之前,谈到中国经济时人们还把它比为“世界工厂”,而我们今天看到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研发中心”。中国创新的能力正在不断加强。在这样的深刻经济转型中,知识产权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现代化的知识产权体系,一定会对中国经济变革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我们很欣慰欧洲能够给予中国知识产权局重要支持。 其强调,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对于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而欧洲也将从中受益。因为中欧在产权、专利方面有紧密的联系性。其认为,欧洲企业要落户中国发展,就必须对中国的专利体系非常熟悉,这将有利于保护其发明创造,为公司发展带来保障。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