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之子忆父辈抗日故事:战火中的革命与爱情

作者:舒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9-01 17:57:31

人物:冯仲云,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由老师介绍到哈尔滨商船专门学校教书,以此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率领东北抗联与日寇浴血奋战了14年,与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是亲密战友。1955年,毛主席亲自为冯仲云授予两枚勋章,以表彰他和东北抗联对共和国做出的贡献。建国后,冯仲云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华东水利学院院长。

冯仲云与妻子薛雯一同革命,在战火中分离12年不离不弃终于重逢的爱情故事也传为佳话。

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之子忆父辈抗日故事:战火中的革命与爱情

冯仲云之子冯松光讲述父辈抗日故事。(摄影:中国日报网记者 何可尧)

中国日报网9月1日电(舒靓)今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举办纪念活动。中国日报网记者在“抗联后代重走抗联路”的活动中结识了东北抗联将领冯仲云的儿子冯松光及其夫人,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与其它数位东北抗联英雄的后代一同在黑龙江六天辗转五地,追寻父辈的脚步,重走昔日抗联路。从黑龙江回京短暂休息三天后,两位老人又将前往长沙,参加另一个纪念活动,尽其所能地宣传和传承父辈的抗日精神。

在北京家中,冯松光夫妇接受了本网记者的专访,讲述了父亲冯仲云与母亲薛雯在战火中的革命经历与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之子忆父辈抗日故事:战火中的革命与爱情
 
冯仲云与妻子薛雯。(图片由冯松光提供)

革命:李大钊遇难 促清华学子投身革命

爱情:彩虹下的婚礼 与“雯妹”开启新生活

冯仲云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是当年该专业录取的唯一学生。在清华大学,冯仲云师从熊庆来,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师兄。在校期间,冯仲云已阅读大量进步书籍,心向革命。1927年,国民党串通军阀张作霖杀害了李大钊,这一事件最终促使冯仲云走上革命道路——李大钊遇害的第三天,冯仲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冯仲云读书期间,不忘家乡青梅竹马的表妹薛雯,从清华给她寄去许多进步书籍,书中常夹一张字条,称呼她为“亲爱的雯妹”。这些书籍为薛雯日后踏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经老师介绍,冯仲云到哈尔滨商船专门学校教书,以此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而彼时17岁的薛雯在冯仲云的安排下先到北平读书,后到哈尔滨与他汇合。

据冯松光介绍,母亲到达哈尔滨与父亲汇合后携手走向江边码头,在路上,雨后的哈尔滨忽然出现了一道彩虹。两人将此视为“彩虹下的婚礼”,从此在东北开始了全新生活。

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之子忆父辈抗日故事:战火中的革命与爱情
 
冯仲云接受毛主席授勋,便衣的冯仲云显得格外醒目。(图片由冯松光提供)

爱情:叛徒出卖 12年断联两首情歌诉相思

革命:坚持革命 各自经历生死考验

冯仲云将妻子接到东北之后,两人一同投身革命事业。他们的家成为满洲省委的秘密联络点、工作站,两人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党的工作。他们将秘密文件藏在家里的沙发里,利用孩子的哭声掩盖印刷文件的声音。东北零下20度的天气下,薛雯身穿裘皮大衣、光腿站在街头假扮日本女人与同志接头。

1934年,由于叛徒出卖,冯仲云与薛雯被日本特务追捕,通缉令满城张贴,人头悬赏1万元。两人被组织安排转移到东北农村参加抗日游击战,薛雯在转移前南下回家乡安置年幼的孩子。

薛雯来到上海后,遇上反动派大搜捕而不幸被捕,出狱后与组织失去联系,无法回到东北。从此,薛雯带着大女儿与冯仲云开始了长达12年的分离,期间两人没有彼此的消息、不知对方生死。

冯松光告诉记者,当年父母天各一方,彼此思念,母亲思念丈夫时经常吟唱一首《秋水伊人》盼望团聚,而父亲则常在林间小道吟唱一首郭沫若作词的歌曲《湘累》表达相思之苦。1992年,冯松光随母亲受冯仲云“老战友”金正日之邀前往朝鲜,与曾同父亲一同战斗的朝鲜战友相聚。那些曾在东北战斗过的朝鲜女兵告诉他们,冯仲云常常独自吟唱这首歌,思念自己的妻子。她们在一旁听着,也都会唱此曲,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围着薛雯一同合唱了这首《湘累》,场面甚为感人。

在当时那个年代,与爱人失去联系3年以上,组织会默许组建新的家庭。但在彼此失联的12年里,冯仲云与薛雯都坚定着等待着彼此。

身处两地,冯仲云与薛雯各自投身于革命事业,也都曾处于危难之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东北抗联名将冯仲云之子忆父辈抗日故事:战火中的革命与爱情

冯仲云之子冯松光讲述父辈抗日故事。(摄影:中国日报网记者 何可尧)

革命:抗战胜利 关爱烈士遗孤告慰英雄

爱情:12年后再相聚 携手度余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冯仲云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并在混乱格局下引领中国共产党接手东北。此时,关内关外重新建立联系,薛雯通过组织回到了东北,夫妻二人在离别12年后重逢。东北的几位领导彭真、陈云、林彪、林枫四对夫妇与冯仲云夫妇聚餐,为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举杯。

重逢后,两人的小家庭也逐渐壮大,大儿子、二儿子、二女儿、三女儿相继出生。为了纪念东北这片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分别给两个儿子取名为“松光”、“江华”,含义为“松江光华”。

战后,冯仲云迅速搜集战争遗物,建立东北烈士纪念馆,薛雯任馆长。该馆现任馆长介绍说,东北烈士纪念馆不是最大的,但烈士遗物是最多最全的。这都得益于当时冯仲云夫妇做出的努力。

“父亲在部队做政委,是部队的凝聚力与主心骨,大家都很信任他,许多烈士上战场前都会向他托付后事。”冯仲云没有辜负战友的信任,战争胜利后他没有忘记那些牺牲的战友,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家人。为了让烈士遗孤生活好、受好教育,冯仲云一家一家寻找烈士们的后代,找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的后人,并建立了东北烈士子弟学校。

结语:

在冯松光眼里,父亲永远是忙碌的,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解放后,父亲建立博物馆宣传抗联英雄、办教育亲任哈工大校长、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守护东北、守护这个国家已经溶于他的血液。冯松光还讲到父亲的一件趣事:冯仲云与薛雯到剧院看演出《神圣的战争》,冯仲云“腾”地一下便从观众席上站起来,大声合唱。薛雯在旁边尴尬地拉他坐下也无济于事。爱这个国家已经成为冯仲云生活的一部分,这大概是“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最好诠释。

(编辑:周凤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