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靖国神社与日本的历史认识

作者:蔡虹 来源:中国日报
2015-08-15 19:43:00

评论:靖国神社与日本的历史认识 日本内阁行政改革及女性活跃担当大臣有村治子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蔡虹)

15日,安倍内阁成员中有3位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她们是总务大臣高市早苗、行政改革及女性活跃担当大臣有村治子、以及国家公安委员长山谷恵理子。此外,自民党政调会会长稻田朋美和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次子、复兴厅政务次官小泉进次郎也参拜了靖国神社。同日参拜的还有由日本国会议员组成的“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议员团”。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5日上午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费),没有参拜。“玉串料”的名义是“自民党总裁 安倍晋三”,通过代理人总裁特别辅佐荻生田光一进行了供奉。

萩生田光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带着首相的心情进行了参拜。在报告70年来作为和平国家走过的历程的同时,再次发出不战誓言”。关于安倍的参拜称,“经过综合判断,放弃了今日的参拜。首相称‘对英灵的感谢之情和对靖国的心情没有改变’”。

评论:靖国神社与日本的历史认识

由日本国会议员组成的“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议员团”今天在神职人员的引导下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蔡虹)

2013年12月26日,安倍在第二次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一举动不但遭到中国和韩国的强烈抗议,也惹怒了日本的最大盟友美国,严重影响日本与美日韩的关系。此后安倍没有再前往靖国神社参拜,而是代之以供奉“玉串料”或称为“真榊”的盆栽祭品,顾及到支持者的保守势力。

8月14日安倍发表讲话,称日本带着对使“中国、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等成为战场”,“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害和痛苦”的那场战争的深刻悔悟。

第二天他的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他自己想向靖国神社供奉以及日本的议员参拜,让安倍昨天的“深刻反省”和“衷心的道歉”苍白无力,再次让人们无法信任日本这位领导人的誓言。

他和日本政界人士清楚地知道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是阻扰日本与中韩关系正常发展的绊脚石,却时常有人有意而为之。

靖国神社是一个怎么样的神社呢?为什么日本首相在那里参拜是一个问题呢?

靖国神社的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旨在祭祀1869年在明治维新时期的戊辰战争中战没者的亡灵。1879年更名,祭祀着西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二战日本侵略战争等靖国神社称为“为保卫祖国而牺牲的人的神灵”。最初祭祀的灵位只有3588个。之后不断加入新的战殁者,作为神灵“集合体”进行合祀。

在《靖国问题》一书中,日本东京大学哲学教授高桥哲哉认为靖国神社是通过“感情的炼金术”把战死的悲哀变成幸福的一个转换装置,靖国神社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对战死者的“追悼”,而是对战死者的“彰显”。

靖国神社橱窗里不间断地展示着的战死战士的诀别书便是高桥教授分析的最后例证。

日俄战争后,靖国神社成了日本祭祀阵亡者的核心设施,甚至被称为“国家教”的设施。

靖国神社被赋予特权,不断举行祭奠活动,把阵亡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彰显为“英灵”,既是为了安抚遗属 -- 绝对不能让他们将不满发泄到国家身上,更是为了赋予阵亡的军人和文职人员以最高的荣誉来确保继他们之后还会有人愿意“为国而死”。神社将战死神圣化,向遗属提供“光荣战死”的意义。

靖国神社问题的核心是甲级战犯合祀问题。

1966年日本厚生省将包括甲级战犯的祭神名录交给靖国神社。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当时拿到名录的靖国神社负责祭祀的“官司”筑波藤麿将14名甲级战犯的待遇定为保留。1978年筑波藤麿的继任者松平永芳则立即将他们定位为“昭和殉难者“,进行合祀。

靖国神社的这一行为是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外界并不知晓。1979年4月《朝日新闻》以十分醒目的篇幅对此事进行报道。日本国内立即有人对合祀进行批评,认为它将“会导致对战争的肯定”。

1985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对靖国神社进行“公式参拜”。当时,美国、苏联、韩国、新加坡、英国、香港、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纷纷表示担忧并进行批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厉批评日本首相参拜合祀着东条英机等战犯的靖国神社。

因为靖国神社将甲级战犯合祀,日本天皇自1975年11月昭和天皇参拜之后便再没有前往参拜。

就靖国神社的历史来看,从它建立之日开始,就与日本近代国家进行的每一次战争密不可分。甲级战犯合祀问题只是与靖国神社有关的历史认识问题的一个部分。靖国神社有无法推卸的日本战争责任。在战后日本转变为民主国家后,靖国神社却依然坚持战前的合祀逻辑,声称合祀是出于“天皇的意志”,以此为由拒绝将“甲级战犯”分祀出去,拒绝一部分遗属提出将亲人的灵位迁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