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规模“走出去”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作者:张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5-22 07:25:37

以大规模“走出去”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当地时间5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这是李克强和巴西外长、里约州州长共同为展览剪彩。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中国日报网5月22日电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装备制造谓之“国之重器”,是大国博弈的核心。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2009 年,中国装备制造总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大国。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已经从产品结构调整、关键技术攻关、国内产业链搭建上升到国际市场突破阶段。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额为2.1万亿元,占全国出口额的17%。高铁、核电、飞机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以质优价廉的优势赢得国际认可,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瓶颈。主要表现为:企业以制造生产为主,技术沉淀和创新力度不够,产品工艺加工水平、材料性能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一定差距;技术发明国际影响力较弱,专利发明追随性居多;高精尖人才不足,研发投入不足。

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国际国内有利条件

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规模“走出去”提供了较多的机遇。首先,是国际市场的机遇。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的浪潮正在兴起,并且成为许多国家拉动经济发展、改善国计民生的重要措施。这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质优价廉的高铁、核电、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在很多国家都有需求和市场。其次,中国国内市场对装备制造的需求增长正在放缓。因此,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既满足了相关国家建设需求,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思路。

再次,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首脑外交以及政策扶持,为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提供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为高铁、核电、通信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仅仅从轨道交通项目看,区域内拟建或在建的高铁项目共有9个,此外还有22个跨境铁路、地铁等项目拟建或在建。第二,我国政府首脑高层通过对拉美国家的访问和外事活动,推动高铁、核电、电力等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从从奥运地铁到特高压输电项目,从水电站到两洋铁路,均预示着我国装备制造业走进拉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推动装备制造业大规模、高水平地“走出去”,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必须实施如下政策措施:

一是要加大技术研发,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专利。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还有许多技术短板,要通过国家择优扶持,壮大一批具有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装备制造企业,支持其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重点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掌控技术话语权,主动适应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二是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落实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具体包括:第一,要减少审批,减少收费,清理和取消制约企业走出去、装备走出去的各种不合理限制。第二,落实国家支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和大规模“走出去”的部署指示和政策扶持,包括:落实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有关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走出去”的指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纲要、落实国家有关装备制造业的税收优惠、财政金融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法规,等等。

三是坚持互利共赢、创新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要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经济状况、现实需求、技术标准的等实际情况,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以及与有关国家企业组成联合体,为有需求的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建设、装备供应、运营维护等全方位服务,拓展装备制造与生产服务相结合。

四是重视海外经营的风险防范。目前,中国高铁、核电、电力等企业在海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有不少典型的失败案例,例如:墨西哥高铁项目撤标、沙特轻轨项目拆迁难度较大、斯里兰卡港口项目受挫。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应该重点防范东道国政局变化和政策不稳的风险,也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劳工、环保法律以及宗教、文化、习俗。

(作者: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副研究员 张菲)

(编辑:刘梦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