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莫让亲情纽带成为泄密陷阱

作者:邬鹏 徐博文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5-04-16 14:26:04

防“微”杜渐,莫让亲情纽带成为泄密陷阱

近日,一则“有人潜入军嫂微信群打听部队内部情况”的报道,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这也是继前段时间间谍收买“的哥”收集情报、网上“钓鱼”军迷发帖泄密之后爆出的又一种窃密手段。这是这次,别有用心的窃密者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军人身边最亲近的人——军嫂。

相关推荐:军嫂这个词,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军人和军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传统的语义中,这个词汇代表着坚忍、温情、奉献、牵挂等一系列美好的含义。诗人用隽永的诗词来记述她,“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歌唱家用婉转的歌声来歌颂她,“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作为军人的情感寄托和生活伴侣,军嫂们在有意或无意间能够得知大量的有关军事行动和军营情况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夫妻之间无心的谈话,来自于身处军营之中的日常所见,来自于军属之间家常里短的日常闲聊。在以往信息沟通尚不发达的时期,信息流转渠道有限,这些秘密还停留在“言出我口、入你耳”,难以流传出去。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自媒体和网际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渠道。从最初的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窃密者追随着军嫂们发布的信息的脚步并从中攫取有价值的秘密,现在更是混进了军嫂微信群。

其实,军嫂们建立“微信群”最初的本意应是建立起一个内部交流的亲情纽带,因为微信群还是需要经过一定的认证机制才可以加入。但是殊不知,这种认证机制是十分脆弱的,如果不经过严格的认证,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改头换面蒙混过关。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窃密者可以化身成一个“自己人”,在群内或是一言不发从别人的谈话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或是抛出一个设计好的话题钓取信息,而群内的军属们出于对“自己人”同病相怜的信任感,往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造成了失泄密的发生。同时,由于微信的发言基本没有有效的实时过滤机制,而这类涉军信息往往夹杂在看似无关的只言片语中,因此在微信群中很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涉密涉军信息的实时过滤和管控,即使是事后发现,也为时已晚了。

有观点认为,对于这类涉军的家属微信群,应该一律禁止。但是笔者认为,这类微信群有其存在的积极价值。军属们要么是背井离乡随军来到部队、要么是临时来队探亲,由于军队的特殊性,往往很长时间是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照顾老人、操持家务。只要管理运行得当,微信群可以很好地起到促进军属互帮互助、缓解军人后顾之忧的良好作用。关键就在于要抓好这类微信群的入口关、管理关、发言关和技术关这四关。

首先是入口关,应该提倡由部队借助驻地居委会等基层党组织成立家属委员会或互助会,将微信群作为一种沟通联络的工具,由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不是确认身份的军属不得加入。

其次是管理关,一方面引导微信群发挥积极作用,主动协助解决军属培训就业、子女教育、法律咨询等问题,传授知识、交流心得,谈心疏导、化解矛盾;一方面严格管控涉军信息的出现,用严格的问责机制防止失泄密的发生。

然后是发言关,要通过官兵教育自己的家属,涉及部队的任何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任何场合渠道与任何人进行交流。

最后是技术关,有关部门应加强网络的监管,对于各种社交工具建立严格的关键词筛选过滤和追朔机制,力争让涉密信息发不出、看不到。

只有把好这四关,才能发挥军嫂微信群的积极作用,让军嫂微信群成为亲情的纽带而不是涉密的陷阱。

作者:邬鹏 徐博文 (两人均为国防大学研究生)

推荐阅读:

有陌生人潜入军嫂聊天群打听部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