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披露被忽视的气候变化推手:畜牧业碳排放超交通工具

作者:远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12-05 15:32:30

英媒披露被忽视的气候变化推手:畜牧业碳排放超交通工具

20131118日拍摄的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一座牧场。(资料图片来源:路透社)

中国日报网12月5日电(远达)近期,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着实令人鼓舞。不过英国媒体12月3日发表专家的文章披露,畜牧业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接近15%,国际社会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时没有考虑到如何修补这一巨大漏洞;各国应根据国情制定可行策略,减少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

《金融时报》3日刊登查塔姆国际事务研究所能源、环境与资源项目研究总监罗伯·贝利的评论文章称,未来的12个月很可能是全球在遏制气候变化上的努力的成败关键。明年此时,各国代表将齐聚巴黎,达成旨在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新协议。在此之前,各国政府必须解决彼此在技术和法律问题上的分歧,并对2020年以后他们愿意承诺的减排量作出规定。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展开了。今年10月,欧盟宣布到2030年其减排目标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至少40%;数周后,中美联合发布气候变化声明称,美国计划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下降26%-28%,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

畜牧业碳排放占比高达15%

然而,就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逐渐成形时,一个漏洞正在凸显,不幸的是,这个漏洞还不小。畜牧业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接近15%,超过全球所有汽车、卡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的总排放量,然而,国际及各国的减排策略中显然未将畜牧业考虑在内。

畜牧生产是两大强效温室气体——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最大来源。甲烷产生于反刍动物(如奶牛、绵羊和山羊)的消化过程,一氧化二氮产生于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的肥料和化肥之中;而转化为牧场或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的森林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人类需求掣肘温升控制

人类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有220亿只鸡,人均三只以上;若按重量计算,奶牛大概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物种了。与2005至2007年间的基准值相比,到2050年,全球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预计将分别上升76%和65%。近期的建模估算表明,人类饮食趋势与将温升控制在2℃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人们为什么选择对此听之任之呢?政府与决策者普遍认为,试图改变公众的饮食结构,轻则是过于复杂的挑战,重则是干涉公众选择其生活方式的自由。这就导致普罗大众对此问题的意识淡薄,甚至会抱有自以为是的态度。人们可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如果肉类和奶制品消费真的会助长气候问题,那么政府和环保团体会采取更多相关措施;就如同在交通运输和家庭能效方面,总是不乏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宣传。

提高公众认知改变消费行为

为更详尽地研究这一问题,查塔姆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委派伊普索莫利调查机构(Ipsos MORI)展开了首轮多国调查,了解人们如何认识肉类或奶制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果然不出所料,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认知上的差距:调查对象对畜牧业促使气候变化方面的认知明显低于其他行业。从全球范围来看,认为交通运输工具才是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的人要多出一倍以上。

有趣的是,相对于其它国家,中国公众在这方面的认知差距较小:调查对象中有96%的人认为,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有重大或较大影响,而认为肉类和奶制品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人数占77%。以上两个数据都高于众调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原因有着高水平的认识。

从积极方面来看,调查也显示了有较高意识的消费者为应对气候变化或许更有可能减少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因此,或许只有缩小认知差距才能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

这并不意味着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远离肉类和奶制品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此方面的挑战或许并不像发达国家那么严峻。相比起参与调查的发达国家,中国的调查对象似乎更能接受气候变化的概念,更能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在食物选择上也更能考虑到气候变化问题,同时更愿意改变其消费方式。

简而言之,不同的国家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因此需根据各国国情,制定可行策略,减少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这需要政府、企业及民间团体的共同行动,而且仅提升人们对此问题的认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运用营销策略进行大力宣传,并制定相关公共政策。

(编辑:周凤梅)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处于清洁能源市场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