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中国焕然一新的未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3-03-15 15:00:08
分享

拭目以待中国焕然一新的未来

  怀旧真是件有趣的事儿。我碰到好些在中国的老外,他们怀念并渴望中国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那时星罗棋布的北京胡同,定义了首都大北京的性格和特色,那时几分钱能买到烤串,而现在却得花上好几块;那时的人们不是开着小车,而是骑在自行车上自在穿梭。他们对往事津津乐道,还为此感动得泪眼汪汪。

  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众正忙着搬新家,住高楼。虽然他们对通胀不满,但如果工资收入的提高,能够赶上或超过物价的上涨,人们还是愿意忍受的。新房子和SUV,早已取代自行车,成为结婚时的必需品。

  似乎不少西方人希望看到中国保持原来风貌,而中国人却手持中国制造的iPad,张开双臂迎接未来变化。

  从一个广义的的角度看来,西方国家希望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向后退,而非向前进,能使西方保持在国际社会的权利与地位。他们不必担心中国的腾飞,或中国恢复对世界经济的部分控制力,因为他们已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控制中国发展。

  从理论上讲,主要西方国家对民主的认识及呈现,并非民主唯一的表现方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自由市场和私营企业,也并非发展的唯一途径。我们有多种选择,而只用西方观点或唯一途径对世界政治的理解,是自大和局限的选择。

  这也是正在召开的两会的重点话题。

  在周二召开的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之前,新闻发言人傅莹称,中国会继续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政治体制改革”道路,这意味着中国不会照搬别人的模式,因为“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傅莹的这番话,仿佛有意与领导人习近平的政见相符。据了解,领导人为中国未来描绘的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筑“中国梦”。

  习近平讲道:“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简单地说,“美国梦”不仅仅属于美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梦”更加突出集体的共同理想,而非个人的简单梦想。或许我们能理解为中国特色的“美国梦”?

  提及民族复兴,习近平明确提出,“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中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真正激发我兴趣的是民族复兴的现代化途径。从根本而言,现代化与城市化相联系,而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涌入,带来不少社会问题,例如,提供满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要的社会服务设施,改善大气质量,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户籍改革以及缩小贫富差距,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现代化的第二大主线是,未来中国会以何种姿态展现,并如何融入到全球化的大环境,日益联系密切、达成共识的世界。

  这也很好地诠释了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盲目照搬的观点。坚持实现“中国梦”与自力更生的民族复兴,中国不再蹒跚于过去的老路,而是在一条全新的希望之路上,大步向前进。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朱尔斯·夸尔特利 译者:钟舒然 编辑:王菁)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