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学习汉语已然成为一种全球流行趋势,这不,就连欧洲航天员都干劲十足地学起了普通话。外媒认为,这说明探索太空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需要中国力量。
7月18日,在德国科隆,德国宇航员毛雷尔在欧洲航天局哥伦布实验舱的模拟舱内展示实验操作。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张毅荣 摄
学中文成欧洲宇航员必备技能
德国之声(DW)电台网站近日报道称,中国宏伟的太空计划正在为欧洲航天局提供发展的机会。一些欧洲宇航员正在学习中文,为以后可能更多的合作,如探索月球和登陆火星,做准备。
报道称,48岁的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Matthias Maurer)可能是少数几个会用中文说“登月者”和“降落轨道插入”的德国人之一。他学习普通话已经六年半了。他和他在欧洲航天局的许多年轻同事都意识到,学习中文有助于他们的事业。因为中国在太空旅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此前报道,2012年,毛雷尔担任欧洲航天员中心与中国合作项目负责人。从那一年起,他开始努力学说中文,学习汉字。中文不好学,但毛雷尔认为学好它“非常重要”。毛雷尔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叫“马天”。
欧洲航天员中心训练专家斯蒂芬尼•吉斯特在接受BBC采访时介绍,学习中文已经成为这些欧洲航天员的一项必备技能,好几位航天员已经有三四年的学习经历了。他们正在争取能够成为首批飞往中国国际空间站的外国航天员。
去年8月,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图片来源:德国之声网站报道截图
同中国宇航员一同训练氛围好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还报道称,事实上,欧洲和中国的宇航员之间已经进行了一些合作,比如在2017年的海上救生训练。
根据新华社此前的报道,去年8月,16名中国航天员和2名欧洲航天员在山东省烟台市附近海域,完成了为期17天的海上救生训练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救生训练,也是首次有外国航天员参与我国组织的大型训练任务。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今年6月采访了这两名欧洲航天员——毛雷尔和他的同伴萨曼莎•克里斯托佛蕾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两人告诉BBC,这段经历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毛雷尔说:“我们一起训练,和中国航天员住在同一栋楼里,分享同样的食物,我们彼此之间非常了解,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在中国的感觉就像一个家庭。这与我在美国休斯敦的体验完全不同,在那里我自己租了一间公寓,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培训时间会和我的同事在一起。”
8月15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并公布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在太空合作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欧洲宇航员热衷学中文?毛雷尔已经从宇航员个人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即有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德国之声(DW)电台网站还进一步从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层面进行了分析。报道称,近年来,美国和俄罗斯都因经济原因而缩减了在太空探索领域的投入,中国对天空的投入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并且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在未来几个月中,一个无人驾驶的探测器将在尚未被探索的月球背面着陆,这标志着中国的太空探索将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报道指出,欧洲在太空探索领域也资金不足。一年前,欧洲航天局局长扬•韦尔纳(Jan Woerner)提议建立一个“月球村”,作为国际空间站的后续项目。由于月球和地球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月球村”将有望成为可以提供通信导航服务和存储服务的空间站点。另外,欧航局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月球表面那层厚厚的尘土中含有40%的氧。他们表示,如果这些氧能被“释放”出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月球上停留更长时间。但是欧航局缺乏研究资金,对此想法只能作罢。
报道进一步指出,这个例子说明为什么在国际合作基础上建立月球站或进行载人火星任务等项目是有意义的。欧洲、俄罗斯和中国对在太空领域展开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一再强调中国期待合作。欧洲航天局也希望欧洲宇航员很快就能飞往中国的空间站,而在十年前,这样的想法是异想天开的。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也与中国签署了加强合作的协议,并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联合空间站。但美国却固执地不愿在太空与中国合作。
报道还称,目前,欧盟和俄罗斯政治关系存在在一些问题,欧洲航天局局长韦尔纳对此评论称,在双方关系紧张时期,科学,尤其是太空探索,还可能成为缓解危机的润滑剂。毕竟,月亮是属于全世界的。
(编辑:齐磊 刘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