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把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二者长处进行整合

作者:新闻评论员 黄硕 来源:封面新闻“黄硕评论”封面号
2017-11-23 17:33:42
分享

作者:黄硕(“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新闻评论员)

文章链接:http://www.thecover.cn/news/490854(“黄硕评论”封面号)

黄硕:把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二者长处进行整合

“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新闻评论员 黄硕

日前,一则《关于武汉公共自行车停止运营的公告》,引发热议。公告称,1125日起,武汉公共自行车将全面停运。昔日“一车难求”的公共自行车,为何如今却鲜有问津、即将停摆?难道真是“败给”共享单车了吗?(20171122新华社)

把公共自行车的优势与共享单车的“烦恼”进行差异互补,从管理和便捷性上不断完善二者的融合。让现有的公共自行车成为共享单车的有益补充,这样能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提升,从而使整个业态向着愈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共享单车用车需押金,用车按公里收钱,还车不用到指定地点,可随用随停,停用即不收钱,用车可找附近的车。就是你找到车,扫码、开锁、骑车就走、到目的地、停车落锁、计价扣钱。不可否认,共享单车上路后,随之而来的各种乱停乱放、挤占行人道路或盲道等在管理上浮现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不需要停车桩的共享单车便利性、可达性虽然有所提升,却又面临着停车管理难的现实情况,随借随还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随借随扔,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

相对于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要打造是一种“可持续性”的管理,有桩停车也会避免乱停放情况。无论是有桩没桩,固定停放点都是必要的,不仅有利于道路安全,也更方面市民取车还车。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定位是公共交通体系中的一环,是公益性的。这从规划中提出的计费方式也能看出来。

有些城市为了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需要,把公共自行车作为公共交通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不少地方发展公共自行车是把它当作机动公交车的延伸和补充,其定位是独立于机动公共交通体系之外的城市公交慢行系统,与轨道交通、公交车和出租车虽有补充,能无缝对接,但又各自独立。公共自行车的特点是定点借车,定点还车,价格低,但点对点。公共自行车因为是政府主导,在建设之时就造好了停车桩,所以不存在乱停车问题,便于管理是它的最大优势所在。

因而在不同地区按照成网成系的配备,邻近公交站、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旅游点、医院、学校、大型小区等区域平均每450米设一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城区所有服务点、每一个锁桩、每一辆自行车都能实现通租通还。这样既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提高了自行车利用率。如果步行超过700米才能找到一个服务点的话,那么人们通常不太会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设点的距离越密越好,但不能影响城市景观;此外,还需要进行动态化布局管理以及对自行车车体的系统化维护。

总之,公共自行车和互联网共享单车两者各有特点,如果可以综合各自的长处,扬长避短,集中优势,以便更大程度上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日常出行需求。

作者简介:黄硕(Huang Shuo),“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新闻评论员,中国日报网评论员,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黄硕评论”凤凰号作者,“黄硕评论”微信公众号(huangshuo_comments)作者,中外交流合作促进会(Promotion Association of Chinese-Foreig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PACFCC)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复生基金(Katie Chan Foundation)理事,媒体人,旅游达人,时事评论员和北京自由撰稿人。他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网、《明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China.org.cn(中国网)等中外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七嘴八舌“趣”旅行》和China Drive节目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欢迎交流!黄硕评论邮箱/E-mail: huangshuocomments@yahoo.com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