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搞特色小镇得处理好与新城区建设的关系

作者:时事评论员 黄硕 来源:凤凰网“黄硕评论”凤凰号
2017-10-30 17:52:36
分享

作者:黄硕(“黄硕评论”凤凰号作者、时事评论员)

文章链接:http://share.iclient.ifeng.com/vampire/shareNews?&fromType=vampire&aid=35062649(“黄硕评论”凤凰号)

黄硕:搞特色小镇得处理好与新城区建设的关系

“黄硕评论”凤凰号作者、时事评论员 黄硕

据媒体报道,20171024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如何玩转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研讨会期间,房企代表除了分享自身发展经验之外,还就特色小镇建设的定位、融资、运营等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规划建设一个“美丽乡村”、“生态小镇”并不难,难在形成特色产业。没有特色产业,就会导致“千镇一面”,难以持续发展。有些小镇多在“美丽乡村”、“生态小镇”基础上兴建,目前均面临设计雷同、“千镇一面”的窘境。特色小镇关键要找到特色产业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产业先行。这需要对当地农业特色或乡村文化资源禀赋进行挖掘,结合消费需求形成创意,打造特色产品或服务。

现如今,“农家乐”的“老三样”吃饭、打牌、钓鱼已基本上让国内消费者感觉腻了。所以,建设特色小镇得进行互动体验的创意设计,要进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在跨界融合中寻找项目灵感。

跨界融合可从3个方向上进行设计:产品创意类,如利用当地特色蔬果设计创意菜肴;服务体验类,如许多现代农庄开展的农事体验;空间互动类,如以艺术创作、生态论坛、保健养生为主题的乡村交流茶座等。

特色小镇一般布局在城郊结合部,既有众创空间、研发中心,又有人才公寓、社区功能,是集要素融合、功能叠加、“产、城、人、文”于一体的新型空间。需加大项目创意,从满足消费需求出发设计农业跨界项目,形成小镇规划主线。

在机制上创新,探索市场为主的建设模式。努力探索市场化建设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要求,积极指导各地创新探索了3种建设模式。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模式,即政府负责小镇的产业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多方资金建设特色小镇。多方合作、联动建设模式,即政府确定小镇的产业定位,做好规划和服务,引进适合的企业及其资金,联手培育相关产业。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模式,即做好小镇的规划、建设和服务,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及至世界招商。

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培育试点工作。明确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公布特色小镇名单。培育特色小镇的责任主体,制定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整合落实资金,完善体制机制,统筹项目安排并组织推进。

从政策角度进行激励,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土地方面,开展“旧房、旧村、旧厂”改造和荒地、废弃地开发利用,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工作,促进特色小镇建设。地方有关部门可优先安排示范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特色小镇虽然不具备行政功能,面积也不大,但是在规划时架构要合理。在规划和建设中,不贪大求全,追求少而精、小而美的发展理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好特色小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区建设的关系,避免重复建设,走节约集约化道路,防止资源浪费。

作者简介:黄硕(Huang Shuo),“黄硕评论”凤凰号作者,时事评论员,中国日报网评论员,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黄硕评论”微信公众号(huangshuo_comments)作者,中外交流合作促进会(Promotion Association of Chinese-Foreign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PACFCC)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旅游达人和北京自由撰稿人。他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网、明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China.org.cn(中国网)等中外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七嘴八舌“趣”旅行》和China Drive节目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欢迎交流!黄硕评论邮箱/E-mail: huangshuocomments@yahoo.com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