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电子支付成中国慈善捐款新潮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10-10 17:05:58
分享

中国日报网10月10日电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7日报道称,电子支付日益成为中国慈善捐款的新潮流。

在北京一家儿童慈善机构,姜英(Jiang Ying,音译)和她的团队开玩笑说,他们每年工作362天,只有9月份的3天除外。在9月的那几天,作为“99公益日”的组成部分,捐款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从全国各地涌来。这些资金在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年度资金中占大部分,并且正在迅速增长。今年9月7日至9日,该基金会收到了2亿元电子捐款。

与其他慈善机构一样,该基金会越来越依赖电子支付来筹集资金,但研究人员警告称,在线筹款方式可能不是可持续的。

《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操作简便,与此同时,中国公众的回馈意识不断提高,这使得人们对慈善机构的捐赠激增,而这些捐赠者之前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慈善家。

慈善组织爱德基金会的秘书长丘仲辉说,在中国,电子支付方式正在重新定义慈善捐赠。他说:“电子支付的便捷确实打破了只有富人才能帮助慈善事业的传统思维。”

他进一步指出:“这些应用程序有助于宣传我们的工作,并向不同社交圈子发出捐赠呼吁。哪怕是1元钱我们在网上也会接受。我们认为这种捐赠方式未来会进一步扩大。”

爱德基金会获得了2.35亿元的捐赠。其中约有55%来自电子商务平台。

在姜英所在的基金会,通过电商平台接收的捐款由2012年的65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74亿元。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慈善蓝皮书》,2016年中国社会捐赠额约为1346亿元。

报道称,电子捐款也正在弥补一些慈善机构的海外捐赠减少的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这份年度中国慈善报告的编者之一杨团称,有关中国经济成功的消息使得中国看起来没那么贫困,海外援助大大减少。

这意味着爱德基金会等的慈善机构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国内。丘仲辉说:“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开始把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国内。”

丘仲辉称,爱德基金会过去有90%的资金来自外国捐赠者,主要是美国和英国,但这一比例已经下降了,自2013年以来,有一半以上是通过移动平台从国内获得的。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曾告诫慈善机构,不要让依赖于在线捐赠者的资金超过一半。王名说:“依赖大批在线捐赠者具有很高的风险。他们捐款的积极性、金额和承诺都非常不稳定。”

姜英说,电商公司也对慈善机构获得捐赠者信息的权限进行限制。

她说:“与过去相比,我们的捐赠者数据库更小了,因为通过电商平台支付的捐赠者是在这些公司注册的,不是在我们这里。捐赠者的信息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因为我们需要这些信息来评估并了解如何改进我们的工作,并与他们保持联系。”

丘仲辉说:“慈善是有关人与人接触的东西。如果我们完全依靠屏幕上的按钮,将丧失慈善工作的本质。”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