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古董需求迅猛增长 盗墓在中国再度猖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7-17 15:14:37
分享

中国日报网7月17日电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7月16日报道,随着全球对中国古董的需求迅猛增长,盗墓这种古老行当再度猖獗。

陕西宝陵村某杨姓村民去年11月得知建筑工人在他家地里发现古墓。当晚,他和父亲及另一名亲属偷偷进入古墓。翌日清晨,工人发现他们3人因古墓塌方被活埋。村民们很震惊:“他甚至不敢偷邻居的萝卜,谁会想到竟然不顾个人名声去盗墓?”

事实上,由于某些古董价格动辄高达数千万美元,现如今中国迅速出现了一大批肆虐乡村的业余盗墓者和职业盗墓者。其人数难以精确估计,但这种行径已对中国很多文化遗产造成永久破坏。

据中国国家文物局通报,2016年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督察督办或配合处置的相关案件103起。专家认为,未被发现的案件远多于此。中国每10座墓中就有8座遭到古代和当代盗墓贼劫掠。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帝王文化遗产丰富的省份更是遭到重创。

在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中国,政府已寻求通过立法、加强监控、对上交文物者提高现金奖励等措施,严打盗墓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已经猖獗到几乎无法根除。“就如同美国的毒品问题”,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说,“政府禁止盗墓,但仍有许多人铤而走险。”

中国的盗墓史久远。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盗墓现象就很普遍,当时的典籍《吕氏春秋》曾提倡“节葬”以免招引盗墓贼。

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该现象才开始变得猖獗。世代负责看管当地坟墓的农民离乡进城,随着大片土地被地铁隧道、住宅楼和公路网络占用,大量坟墓和历史文物在这个过程中重见天日。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人在收入增多后开始收藏文物,中国涌现出无论在知识还是在兴趣及购买力方面都堪与西方老牌收藏家匹敌的新群体。

中国的大多数盗墓贼都是农民工或像杨那样仅有简陋工具的农民。这些“生手”增多让打击盗墓的官员更加头痛。专家说,中国需要采取更多保护措施,但该问题的最终解决将取决于盗墓链条的另一端:收藏者,“没有需求,就没有劫掠”。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