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2-27 16:40:55
分享

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在省会燕赵艺术市场一间看上去十分破败的画室,姚淑龙指着足足有六面墙的毗卢寺临摹画给记者讲解:“你看,从上古传说‘女娲造人’,到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每个人都有来历,每幅画都有传说……非常有魅力!”就是这“非常有魅力”的东西,让他日夜着迷,足足付出十年的光阴。十年间,画室内,他从富到穷,从壮年过半百;十年间,画室外已经是天翻地覆,许多他不认识的事物缤纷诞生……

  蜗居在这间陋室的姚淑龙,十年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用传统壁画的技法,复原性地临摹毗卢寺六面墙的全部壁画。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毗卢寺壁画其实是不允许个人临摹的,但姚淑龙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堂毗卢寺壁画的粉本稿,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几位老师傅用两年时间从毗卢寺的墙上临摹勾勒下来的。姚淑龙一见成魔,放下手头小有成就的生意,一头扎进去,一扎就是十年。

  起初,他用了国画色,但是怎么也调不出毗卢寺壁画的神韵,他去请教河北博物院专家郝建文,对方告诉他,得用矿物质色,当年老祖宗就是用矿物质色作画,好处是色泽正而不易褪色。于是,姚淑龙斥巨资,买来昂贵的矿物质色,最贵的佛头青,在六年以前已经一万三一斤。姚淑龙说,仅颜料这一项,就花了20万。他在各种布、纸上做实验,一张、两张……一百张,他最终找到性价比最高的一款:不仅省颜料,而且色泽鲜艳不燥不跳。他说,画一堂画需要上好几遍颜料,最初画在布上,吃颜料相当厉害,没办法就改画在一种特殊的纸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又遇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画中人物金色的铠甲、饰物,都要用到金箔,这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项传统技法,叫沥粉贴金。相比西方壁画,东方壁画是立体的,就是因为用了沥粉技法。沥粉贴金是最后一道工序,当时姚淑龙的积蓄已花得差不多了,到底做不做,很犹豫。后来,他看了一些学院派临摹、修复的传统壁画,深受刺激,因为传统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姚淑龙决定哪怕借钱也要沥粉贴金,用真金箔,“好东西才能出来好效果。”姚淑龙说着把用剩的金粉拿给记者看,薄薄的,金光闪闪的,不知六面墙的壁画,用了他多少金子!

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石家庄姚淑龙:十载苦摩毗卢画 人称再现小敦煌

  心有执念,匪夷所思。姚淑龙这样用十年埋头做一件不盈利的事,如今已经很稀缺了。他租的画室只有十几平方米,冬无暖气夏无空调,陪伴他的,除笔墨纸砚和必要的书籍外,就是一个小蜂窝煤炉子,上面可以烧热水。每天到画室,他把卷闸门一放,一个人开始工作,每天最少画八个小时。夏日炎炎,高温达41度,他挥汗如雨;冬日苦寒,他穿得厚实臃肿,洗笔池里结冰有三公分厚。有时画得入神,一顿饭也就没了,有时感到饿了,几粒红枣几颗花生,便是一顿餐。记者呆了一会儿,便觉寒意袭人,问他“这样的日子,怎么坚持?”姚淑龙说,着迷!也习惯了!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尤其喜欢传统人物画。他小时候经常去毗卢寺玩耍,一直对那里的壁画念念不忘,如今有了机会,自然不肯放过。那壁画上的508位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神仙、罗汉、帝王、商贩……仿佛有着摈弃世间一切纷扰的魔力,让他震撼,使他心安。他把这些壁画复原临摹后,固定在高两米八、宽约70公分的木板上,拼起来,就是毗卢寺六面墙的所有壁画,总共28块,二百多平方米,甚至寺中损毁的部分,姚淑龙也一一补齐了。为此,他查阅了很多专业资料,也请教了专家,还定期进深山、寻古寺、摹古画、查文献,而画不明白了,就去毗卢寺看看。十年下来,虽说几乎与世隔绝,却也自得其乐。十年来,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家人也没指着他挣钱养家。

  2016年1月30日下午3点半,耗费十年的工程,终于结束了。姚淑龙坐在画室突然有些蒙圈,突然不知道后面该干什么。去年11月,他受国家文物局邀请,带着部分临摹的壁画到台湾地区参加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举行的“以法相会——宝宁寺、毗卢寺明、清水陆画展”。之后,省文化厅出于对传统文化发展的支持,又免费为其提供了特博会的展位。通过与人交流,姚淑龙受启发开始着手整理壁画中所有人物背后的故事,他说,“现在壁画保存下来是508个人物,每个人物有朝代、有姓名、有故事,为什么把他画到壁画里,可用现代的语言整理出来,讲给大家听。虽然水陆壁画的产生与宗教紧密相关,但其中文化价值不可忽视,应当有人来做这件事,把它传承下来。”他还希望能收几名学生,按传统画班的做法教授他们传统壁画的技法,把传统壁画画技延续传承下去。(记者 刘江平 张计伟/文)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