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逐梦京津冀】北京中关村河北多地开新花

作者:孟兴 苏鹏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7-02-24 11:15:24
分享

  【携手逐梦京津冀·产业对接】

  搭建协作平台 助推产业对接

  一个北京中关村 河北多地开新花

【携手逐梦京津冀】北京中关村河北多地开新花

  2017年2月9日,在河北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员工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出厂前检验。新能源汽车是正定科技新城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记者 任光阳摄

  由中关村统筹建设的正定科技新城正在崛起;

  上百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在我省许多地方,中关村这个高大上的名字已不再陌生。

  中关村,我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源地。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勇立时代潮头的中关村,正加强与河北各地合作,以新技术、新理念助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在燕赵大地上开出一朵朵“新花”。

  从1.67平方公里到70.5平方公里,正定将搭建京冀两地高端产业协作平台

  2月9日,驱车行驶在河北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定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高军激情满怀。

  园区道路、水电气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已经完工或正在建设,一些项目已经投产。“正定科技新城,正从蓝图变成现实。”高军说。

  “这片土地有1.67平方公里,是正定科技新城的核心区。”指着道路旁一片平坦的土地,高军说,由石家庄市与中关村合作,这里将建设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构建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打造继上海、北京、西安之后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第四极。

  中关村是全国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产业发展需要更加广阔的空间。在京津冀三地打造的“4 N”产业格局中,正定是重要的产业合作对接平台,具备承接大型封装测试生产线的条件。“需求对接、优势互补”,为双方开展高端产业战略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虽然目前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这棵“大树”还未成型,但“种子”已经开始发芽。正定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王文侠说,目前已经有中电四公司集成电路封测基地厂房建设项目、中科微公司8/12英寸先进IMEMS集成制造技术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落户。

  2014年12月,石家庄市政府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签订共建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合作框架协议。“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跑北京,与相关企业对接。”王文侠说,两年多时间,他已经对北京的地铁了如指掌,光交通卡就丢了两张。

  “正定科技新城由京冀两地政府整合中关村和石家庄市优质资源共同推动建设,规划面积70.5平方公里,将搭建京冀两地高端产业协作平台。”王文侠拿出园区规划图,给记者描绘正定科技新城的未来。

  从1.67平方公里到70.5平方公里,正定科技新城将以中关村优势产业资源定向导入为驱动,提高正定集聚资源和高端产业的能力,引导两地围绕泛半导体、智能硬件等国家重点引导发展的产业领域协同布局,推动两地共同发展。

  从规划到现实,正定科技新城的建设步伐正逐步加快。2016年10月,中关村发展集团、石家庄建投、正定高新区建投等五方共同投资成立石家庄中关村协同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进正定科技新城建设。去年11月,2016京津冀协同发展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暨正定科技新城“十三五”发展推介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总投资244.1亿元的11个京津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

  从首个京外“分店”到多点开花,中关村将助推京津冀实现创新资源和产业对接

  发挥中关村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助推京津冀实现创新资源和产业对接,正定科技新城并不是首个示范项目。

  2014年5月11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数谷大厦,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正式挂牌,这是中关村海淀园在京外落地的首个“分店”。

  从省科技厅了解到,近年来中关村与我省各地的合作正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8家中关村企业落地;中关村在保定设立的创新中心交付使用;唐山高新区与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单位合作成立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承德高新区与中关村建立京外首个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

  根据工信部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联合编制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将依托北京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而科技创新中心将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体。

  “我们要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标准打造正定科技新城。”石家庄中关村协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王建华说,正定科技新城将致力于发挥在整个石家庄市的引领和服务作用。

  产业是正定科技新城发展的基础。王建华介绍,近期京冀两地将联合逐步建成适合现代产业发展的园区基础设施,按计划承接北京泛半导体、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产业转移。

  根据规划,中期正定科技新城将初步与北京形成“同城化”发展条件,重点项目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显现,实现两地产业互动发展。远期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增长极,实现与北京同城化发展。(记者 马彦铭)

  相关新闻:

  北京对津冀三年投资4150亿元

  石家庄新乐市,三元河北工业园用上了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生产技术,成为北方地区最先进的奶制品生产基地;沧州经济开发区,北京现代新工厂正成为引领河北高端制造的大型产业基地;唐山曹妃甸区,首钢深度参与建设投资的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内“明星”云集,引导北京产业转移对接……

  京津冀产业协同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对津冀的投资三年累计已达4150亿元。

  与过去“聚”与“招”的姿态不同,如今的北京,“减”是城市发展词典里极为重要的关键词。

  去年全年,北京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335家,近四年累计关停1341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1200家的关停目标。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产业,为科技服务、金融、文化等能耗低、经济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

  进退之间,寸土寸金的核心城区将实现高端产业的高效聚集。以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城园为例,按照去年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1600亿元计算,平均每平方公里就可以产生160亿元的财富。而此前,整个动批市场,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值不过6000万元,还给西直门一带带来交通拥挤、环境嘈杂、治安欠佳等难题。“三年来,北京产业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一般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开始下降,文化、金融、科技服务业在提升。”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说。

  在北京,产业瘦身是破解发展难题、治理“大城市病”的必然选择;在津冀,跨区域产业布局遍地开花,也拉开了整个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幕。

  京津冀产业协同,首都国企冲在了最前线。首钢、北汽、金隅、京东方、三元等一批大型国企纷纷布局天津、河北,通过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中关村也将自己的金字招牌和创新创业生态与津冀共享,在天津宝坻及河北保定、秦皇岛、承德等地合作共建的科技园区正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协同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北京正会同津冀两地协同办,共同研究制订加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以曹妃甸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为主体,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园区为支撑,形成集聚和示范作用,推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升级转移。

  聚焦“一张图”,展开“一盘棋”,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版图正在加速重构,产业高端化特征日益显著。据统计,京津冀三地三次产业构成已由2014年的5.7∶41.1∶53.2,调整为2015年的5.5∶38.4∶56.1,三地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北京日报记者潘福达)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协同发展样板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中国的硅谷,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的“先行者”。坐标移动150公里,渤海湾畔、海河下游,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天津滨海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提出以来,滨海新区与中关村不断加深合作,人员互通、智力相融。2016年11月22日,两股改革创新的“洪流”汇聚在渤海之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正式揭牌。流动、碰撞、聚合、再生,中关村独特的生态系统“克隆”至滨海新区,三个多月来,各类改革创新要素不断向这里聚拢,活力奔涌、尽情绽放。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建设成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示范区。

  三个多月时间,90多个日夜,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搭乘协同发展的“快车”不断“提档加速”。截至目前,园区新增注册企业35家,正在核名企业37家。正在跟踪的项目60余个,其中重点推进的项目20余个,包括百度创新中心、北塘轻轨枢纽站综合商业开发项目、欧盟离岸服务中心等。

  目前,天津北创百联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已经吸引20家企业入驻,成为科技园中最大的孵化器。走进北创百联敞亮开阔的开放式办公区域,各个创业企业或团队都在紧张忙碌着。一处工位上,博思凯科技教育创业公司工程师许正,正在通过电脑编程操作机器臂,向大家做演示。“我希望通过科技训练,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许正去年刚从河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年底便入驻北创百联,“这里给了我很多优惠条件,特别适合创业孵化。”他说。

  前不久,来自北京的建普奇正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正准备将公司从北京中关村搬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国内时间频率领域领军企业,他们要投资数十亿元将四大基地转移到天津。

  该公司CEO雷大耕说:“我们的研发基地、产业转化基地、产品基地和培训基地都要搬到这里。中关村高科技政策、滨海新区在自由贸易、金融、制造业方面的人才优势在这里都能享受到。”

  “目前,京津两地正在就协同创新、利益分享、产业招商模式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滨海新区区长、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主任张勇说,科技园在2017年重在体制机制创新,要把两地的政策、制度创新成果叠加,在此基础上形成升级版,形成一个既服务于园区又辐射滨海新区,甚至辐射到京津冀更大范围的服务体系。

  “京津两地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就是要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统筹利用高端创新创业要素。”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许强表示,双方还将设立运营服务公司和产业发展基金,打造互利共赢、高端融合的创新示范平台。(天津日报记者孟兴 苏鹏)

  点击进入专题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