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月21日报道 据欧洲时报网1月20日援引法国《世界报》的报道称,已有11所法国高校在北京开办了合作项目,有18所在上海和周边设立了项目,而且还不断有新项目落地。
《世界报》介绍称,中法学校之间的合作主要存在下列两种形式。一是设立中国校区,例如,昂热高等商学院在上海浦东落户已有十年之久,设有市场研究和数据转换以及奢侈品战略和宣传两个MBA专业,2月份还将推出主要面向中国企业家的两年制在职课程。该校上海校区每年接待300多名学生,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近三年来,该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法国学生可以到复旦大学进修硕士课程,而且中国学生可以去昂热学习一年。
另一家里昂商学院从2007年起在上海华东师大建立了亚洲校区,每年接待学生的数量超过千人。这两所学校还合作成立了一所新学校亚欧商学院(Asia European Business School),给中法两国学生提供本科阶段的教育,今年9月份起还将开设硕士课程。
中法学校之间合作的第二种形式是中法学院(IFC)。由波尔多商学院和马赛商学院组成的KEDGE商学院院长费洛里切雄心勃勃地向记者表示:“学院在中国的业务五年内会增加一倍”。该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办学,推出在职MBA培训。中法学院的培训计划从本科直到硕士,为期五年,培训主体是中国学生。在这一框架下,学生先在中国就读两年,第三年在法国,第四年回中国,第五年再到法国就读,学业结束后获得中法两国承认的文凭。
最新成立的中法学院是上海KEDGE商学院、巴黎索邦大学、巴黎装饰艺术高等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一起合作成立的,专业是艺术管理和设计。另一家2010年建立的中法学院提供金融、管理和交流课程,今年在苏州校区的学生当中有730名人大学生、158名KEDGE商学院学生以及部分蒙彼利埃三大或巴黎索邦大学的学生。
据法媒提供的数据,目前在中国共成立9家中法学院,其中7家培训工程、核能、民航或新能源等领域的工程师。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方院长魏让方告诉法国记者,成立中法合作办学机构的想法产生于2004年中法友好交流年。第一家中法学院是法国中央理工学院集团和北航学院于2005年一起成立的。同一年,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尔(UTBM)、贡比涅 (UTC) 和特鲁瓦 (UTT)三所科技大学与上海大学联合成立了中欧工程技术学院。
据《世界报》介绍,中法双方各自任命中法学院的中方和法方院长。招生标准包括学生高考成绩,也要考虑家庭经济实力。各学院的学费不等,从部分工程师学院的每年1200欧元到人大中法金融学院的8000欧元,有些只有富裕家庭可以承受得了。但是,中法学院还是比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教育合作项目便宜一些。
报纸另外还介绍了尼斯Skema商学院的独特做法。该校获准在苏州成立独立校区,但条件是不对中国学生开放。不过,Skema商学院于去年也改变了战略,和上海同济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了一个MBA项目和两个理科硕士项目。
法媒的分析认为,在中国经济放缓、大学生就业难的总体形势下,外国教育机构颁发的文凭是很有优势的,提供了进入在华外企或驻海外中企就职的机会。中法学院用英文或法文授课,每年可培养6000多名中国学生,而中国培养商务人才或工程师的需求是巨大的。
报纸最后举例说明中法教育合作项目对两国学生的影响。一名法国学生前往上海结束最后一年学业,随即便在当地创建了公司。他的公司提供9周的编程培训,在上海这个连菜农都接受手机付费的城市,毫无疑问,他的市场潜力是无限的。
(编辑:严玉洁 党超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