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三代战机大强度试飞:试飞员难看清仪表

来源:中国航空报
2013-04-26 12:13:40
分享

中国首次三代战机大强度试飞:试飞员难看清仪表

张景亭(中)与李中华(左)、徐勇凌(右)探讨问题

创新牵引 加速提升试飞效能

随着国家型号试飞任务越来越密集和繁重,试飞资源和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2003年5月,张景亭被任命为试飞团团长,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入思考职责与使命中新的命题:航空科技日新月异,部队迫切渴望新装备的到来。要想履行好使命,就必须进行创新突破,有效提升试飞效能。

他集中团里的精兵强将成立了攻关组,在科学的指导下跳出传统试飞方法和程序的框框,进行了多项科研攻关,成功摸索出“多机种混合大场次试飞”的程序和方法,使歼、运、轰、直等各型号飞机,甚至包括民用支线客机和通航飞机均可在一个机场、一个飞行场次共同开展任务,实现了中国试飞史上的一项重要的突破。这项创新,使试飞中心的试飞场次利用率提高了25%,试飞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受到了军委总部和空军首长的高度评价。

为增加可飞天气,张景亭还与相关人员一起进行了降低能见度标准的探索,按试飞科目不同将能见度标准分为3、4、5千米三个档次,只要不影响项目要求,飞机状态良好就进行试飞,使全年飞行时间平均增加了近400小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型号任务按节点完成。此外,他还创建了“日事日清”的管理办法,当天飞行结束后,团里召集所有参研单位进行集中讲评,规定对当天试飞中的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答复,能回答解决的现场回答解决,不能回答解决的第二天要专门安排时间继续解决。在制定试飞任务书时,他还制定一个“特殊”规定:必须让有经验的试飞员先行审阅,尽可能将不同项目的试飞综合进行,如性能试飞与航电试飞结合,强度试飞与颤振试飞结合等。通过科学的综合考量,极大地提高了试飞效率,许多项目的试飞效率提高了50%甚至100%。此外,张景亭还推进出了“型号项目负责人制”,在每个型号中都安排由一名首席试飞员任技术负责人,在具体试飞技术问题上进行主导和协调,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