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只不过又死了一次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2-10-20 08:59:43
分享

当地时间10月18日,美国《新闻周刊》宣布,将在年底把纸刊和网络杂志《野兽日报》合并,推出全数字化的《全球新闻周刊》并裁员,从而结束这家杂志为期80年的纸版发行史。

该刊主编蒂娜.布朗声明称,“去纸化”决定“与该品牌或新闻业无关”,而是和纸质出版及发行所面临的经济挑战有关,言下之意,《新闻周刊》经营、管理都尽善尽美,只是因为纸质杂志被网络杂志取消乃大势所趋,这家杂志才不得不停办纸版。

这种论调符合许多观察家“媒体必将实现完全数字化、网络化”、“纸刊纸媒终将没落”的判断,因此引起不少共鸣和响应。

的确,在网络信息源的快速和海量信息冲击下,纸版报纸、杂志的生存空间在萎缩,不复昔日之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网络信息既有信息多而快的优势,也有深度阅读元素少、背景报道缺乏厚度的劣势,且“多”和“快”也会带来泥沙俱下、真伪丛杂等副作用,因此尽管“纸媒”消亡喊了多年,纸版报纸仍然固守自己一片天,曾有媒体研究者研究发现,许多传统小报并非被网刊挤垮,而是被同为纸刊的免费赠阅小报弄得焦头烂额,因为后者不仅抢走大量“买零报”的客源,更拉走了报纸赖以为生的大量中小广告客户。

和报纸相比,纸版杂志的日子向来好过得多,不论是较硬的政治、财经、军事类,还是较软的时尚八卦、影视体育类,许多老字号过得都很滋润,一些新面孔也办得有声有色,和《新闻周刊》打了大半个世纪对台戏的《时代》周刊,日子便过得很好,不但在美国照样有大量订阅户、零售户,在欧美其它国家也维持着一系列卫星刊。

由此看来,《新闻周刊》纸版的死,一味怨网络、怨趋势、怨社会,只恐是似是而非,蒂娜.布朗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推卸经营、管理责任的意味。

事实上,这家杂志被读者和评论界抱怨“风格不受欢迎”、“内容不佳”已非一年半载,“要死要活”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在多年以前,前股东IAC公司就把这个“赔钱货”挂起来卖过,只是想买的IAC不肯卖,肯卖的又都不想买,拖到2010年便差点“去纸化”,只是最后一刻遇贵人,痴迷纸刊的加州亿万富翁西德尼.哈曼掏出1美元,把《新闻周刊》收归旗下。然而1年后哈曼去世,对养“新闻宠物”意兴阑珊的哈曼家族停止向周刊提供资金,才让这家实际上已“死”过一次,且实际上早处于“脑死亡”并被拔掉鼻饲管的老牌周刊的纸版又“死”了一次。

通俗地说,《新闻周刊》“死因”有网络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内容不佳,经营管理不善,是缺钱、缺内容。如今纸版停了,人员裁了,但新网刊却还是由瘦身版的旧编辑部一干人等打理,这些人依然相信“点儿背,得怨社会”,而仍旧不肯检讨自己的问题,如此一份新“网刊”,还打算收费在线阅读,就能改变“广告收入萎缩、发行量减少”和“读者转向免费在线新闻”的趋势?读者之所以不买《新闻周刊》的纸刊,说到底,是出于“你没什么值得我掏钱阅读的好货”的心理,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掏钱去看一份内容、风格无根本变化,只是换到网上苟延残喘的《新闻周刊》?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孙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