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停火之路不平坦

作者:刘水明 王云松 冯雪珺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2-15 05:44:00

  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第四次外长会议2月12日在慕尼黑达成重要共识:各方同意本周内打通人道主义救援通道;一周内在叙境内全面停止敌对行动,并在联合国主持下,授权美俄牵头组成一个工作组,就止暴的执行细节直至今后停火事宜进行具体协商;尽快恢复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叙国内和谈,使和谈与停火止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然而,这些共识墨迹未干,各方围绕能否如期停火的疑云便上下翻滚:俄外长拉夫罗夫指出,要想让停火成为可能,必须完全停止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上的军火走私行为;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态称,从以往经验看,停火不总是能实现;德国防长冯德莱恩则表示,这一协议的确为停火带来一丝希望,但首先必须让阿勒颇地区真正停火。叙利亚和平前景再次变得迷离渺茫。

  冲突持续,停火前景不明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13日发表声明说,在任何政治行动取得进展前停火都是“不现实、不客观和不符合逻辑的”。这些反对派武装的领导人强调,他们已获得新的地对地火箭弹装备,用以反击政府军在俄罗斯战机空中支援下对阿勒颇发动的进攻。叙反对派主要军事力量“叙利亚自由军”发言人声称:“我们怀疑俄罗斯的意图,不相信俄会停止对巴沙尔政府的空中支持。”与此同时,“沙姆自由运动”也表示,“在政府军停止炮击、向民众重新开放边界通道和放松对其据点围困前,决不停火”。

  12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在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领导的部队计划“重新夺取全国”。巴沙尔说,重夺全部领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他支持和平努力,谈判“并不意味我们停止打击恐怖主义”。有分析称,这显示巴沙尔政府对和谈不抱太大希望,但战场上的胜利将增加巴沙尔在未来谈判中的筹码。

  有美国国防部官员指出,巴沙尔错误地认为能够用军事行动解决叙利亚问题。美国国务卿克里13日则指责俄在叙的空袭大部分针对的是叙合法反对派,他要求俄改变在叙利亚问题和其他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克里重申,叙利亚危机的解决“不能有巴沙尔的存在”。

  对此,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提出质疑:叙利亚曾是一个平静的国家。有观点认为只有巴沙尔下台,叙利亚才能重获繁荣。然而,这些年来叙利亚一直处于战乱状态,谁该为此负责?他指出,叙各方应该尽快回到谈判桌,此时任何一方为谈判预设前提都是不可接受的。面对法国总理瓦尔斯有关俄方在叙轰炸平民目标的指责,梅德韦杰夫当场驳斥,认为这一指责没有依据,俄方在叙利亚的行动出于捍卫国家利益,许多武装分子从俄罗斯进入叙利亚,并试图再返回俄境内发动恐怖袭击,俄方必须阻止。

  慕尼黑共识的达成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各方对其落实前景并不乐观。13日,俄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叙利亚交战各方一周内“停止敌对行动”的可能性只有49%。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虽没有拉夫罗夫那么悲观,但其预测的成功率也只有51%。

  各打算盘,博弈空间扩大

  按照外长会达成的共识,需要停止的“敌对行动”主要针对叙利亚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军事冲突,不包括对恐怖组织的打击。而目前,各方对哪些武装可以界定为恐怖组织并未取得一致。这就为大国各打算盘,在叙利亚问题上开展博弈“扩大了空间”。

  13日,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在从德国回国途中对随行记者表示,每次打击“伊斯兰国”国际联盟举行会议时,土耳其都强调采取以结果为导向的大规模打击战略,因此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正在研究在叙利亚境内采取地面行动,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他还透露,沙特将向土耳其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派遣战机。据路透社14日报道,沙特阿拉伯承认于13日夜间派遣战机到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参加打击“伊斯兰国”的战斗。沙特国防大臣办公室发言人艾哈迈德·阿西里准将称,沙特致力于加强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并认为本次行动是这些努力的一部分。12日,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在慕尼黑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沙特将尽力推动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但如果政治进程失败,沙特将支持武力推翻巴沙尔政权。与此同时,美国和阿联酋国防部长在慕尼黑共同宣布,阿联酋已同意向叙派遣特种部队,帮助叙反政府武装地面打击“伊斯兰国”。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叙利亚问题没有军事解决方案,各方应集中精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同意就落实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第四次外长会成果加强合作。但普京也指出,国际统一反恐阵线不应建立在双重标准基础上。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14日报道,土耳其军队14日继续轰炸位于叙利亚北部的一些叙利亚库尔德民主联盟党据点,“以回应该武装在边境地区的挑衅行为”。13日,叙利亚库尔德民主联盟党发表声明说,库尔德“人民保护部队”在北部阿勒颇省的多处据点当天遭土耳其军队炮击,这些据点包括“人民保护部队”11日从反对派武装手中夺取的一个空军基地。

  分歧难弥,加剧促和难度

  埃及时事政治分析人士塔里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慕尼黑共识的达成是解决叙利亚问题迈出的有益一步,但叙利亚问题所牵涉博弈力量众多,既有地区大国、域外大国又有不同教派及民族力量,各方矛盾既尖锐又错综复杂,因此这个共识是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能否真正实施,不容乐观。“我怀疑叙利亚政府能否真正履行这一共识,目前在俄罗斯支持下叙利亚政府军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巴沙尔也表态要‘光复领土’,在这一节点上,叙利亚政府恐怕很难彻底与反对派武装实现停火。”塔里克说。

  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系教授哈桑·纳法表示,虽然各方都认为叙利亚问题应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不过在具体问题上各方分歧依旧非常明显,仅就“停火”来说,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停止武装冲突,准确地说是“停止敌对行动”,这意味着停止进攻、只允许防卫。这将导致具体操作上的自说自话。如何对进攻和防卫进行界定?谁来负责进行界定?都是问题。另一方面,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众多,不同反对派背后的支持者和具体利益诉求不同,哪些武装组织能真正履行停火协议?哪些武装组织可能在这一过程中“浑水摸鱼”?都值得有关方面仔细评估和甄别。此外,对于“恐怖组织”的认定也存在巨大分歧,如俄罗斯支持的库尔德武装就被土耳其政府视为“恐怖分子”,沙特支持的反对派武装在叙政府眼中都是“极端组织”,这同样加剧了叙利亚问题解决的难度。

  (本报驻埃及记者 刘水明 王云松 本报驻德国记者 冯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