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贺敬之笔下炽热的诗句
轻轻开启了延安记忆的闸门
这座镌刻红色基因的城市
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更是一幅徐徐铺展的时代画卷
“红色” 的 延安
在子长市
当我们推开瓦窑堡会议旧址的木门
历史烟云扑面而来
1935年12月
瓦窑堡镇二道街田家院窑洞内
一个火炕,两张八仙桌凳
共同见证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诞生
站在洛川会议旧址静谧的窑洞前
将时间指针拨回1937年
20多名共产党人围坐油灯旁
笔尖划过草纸
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敲定了关乎存亡的关键答案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延安 杨家岭
见证了改变中国命运的瞬间
1945年
中共七大在此召开
民主革命的经验
如璀璨星辰被拾起、汇聚
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制定了正确路线方针政策
“绿色” 的 延安
曾经黄土漫天的延安
自 1999年开始退耕还林
实现 了 生态逆转
山河为证
延安这数十年的“绿色接力”
最终体现在对比鲜明的数据中
山绿了
水土流失面积
从历史上的2.88万平方公里
减少至目前的1.71万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
分别达到53.07%和81.3%
山川大地实现了
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
泥少了
多年平均入黄泥沙
从过去的2.58亿吨
大幅降至0.31亿吨
降幅高达88%
为黄河安澜作出了关键贡献
塬固了
852座涝池得到系统性整治修复
守护着460平方公里的塬面
有效遏制了沟头溯源侵蚀
保住了黄土高原的“底座”
民富了
建成的426万亩基本农田
和蓬勃发展的特色经济林果产业
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生态产业基础。
“蓝色”的 延安
2025年
延安市谋划重点项目350个
总投资3101亿元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延安高新区崛起为科技创新策源地
新材料、新能源储存、先进制造等
产业布局逐步完善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5G基站广泛覆盖
延安成功跻身全国千兆城市行列
昔日《黄土高坡》的高亢旋律
犹在耳畔回荡
眼前绿水青山的延安
已然走向了通往金山银山的发展大道
来源:中国日报网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新华每日电讯、延安宣传、延安日报、网信延安等
编辑:韩丰
校对:王旭泉
审核:富文佳 吴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