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带一路”竞争背后的“中间地带”角力

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与竞争加剧,特别是在“中间地带”国家展开影响力争夺。美国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和价值观叙事,试图削弱“一带一路”的影响力。

中美“一带一路”竞争背后的“中间地带”角力

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2024-09-25 14: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导读:近年来美国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质疑与竞争加剧,特别是在“中间地带”国家展开影响力争夺。美国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和价值观叙事,试图削弱“一带一路”的影响力。这一策略可能增加国际合作的不确定性,助长地缘竞争思维回归,致使中美战略竞争进一步升级。中国需加强国际动态研判、外交沟通和区域合作对接,以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倪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朱晨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近年来,随着对华战略竞争的烈度提升,美国对中国推行“一带一路”的意图及其影响的质疑逐渐加深,对该倡议的公开批评与攻击也日趋激烈,甚至提出各种“替代方案”,试图与“一带一路”抗衡。其实质是争夺对国际“中间地带”的影响力。

“中间地带”既是大国间避免直接对抗的缓冲区域,也往往是大国争取影响力、追求战略优势的“砝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完善了经济互联互通,提升了中国与伙伴国的外交关系,以非掠夺性的方式加强了与“中间地带”国家的政治互信,在“全球南方”崛起、重塑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来,美国也采取了一些意在强化在“中间地带”政治存在的举措,但其效果相较于“一带一路”倡议,仍未达到预期,这让美国愈加焦虑。

从奥巴马至特朗普政府初期,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公开表态较少,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排斥立场,甚至时而释放一些积极信号。美国官方的策略是有意保持一定的政策灵活性。但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蓬勃发展。美国在意识到该多边治理机制获得了许多国家的积极参与后,逐渐认为中国具有重塑全球金融治理结构的雄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特朗普政府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迅速转向是其对华战略调整的前奏。在对冲“一带一路”方面,特朗普政府形成了“少边主义”的战略逻辑。其对华方略是集中少数盟友之力,聚焦于尚有争取潜力的“印太”地区,试图截断“一带一路”的发展潜力。特朗普政府有意识地与部分欧亚、非洲地区“中间地带”国家加强经济联系,但其目标仍是增强美国的议价优势,维护美国核心利益,通过施压来削弱这些国家的对华合作偏好。

特朗普下台后,拜登政府强调借助新的区域合作机制替代、而非单边扼杀“一带一路”。一是攻击“一带一路”的激烈程度较其前任有所降级,同时逐渐转向以第三方的视角批评“一带一路”,以图影响“中间地带”国家对中方合作倡议的认知。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强调美式方案相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优越性,兜售美国的“替代方案”。 

二是通过多边制度手段推行“替代方案”。拜登政府先后提出了“重建美好世界” (B3W)、“全球基建和投资伙伴关系” (PGII)、“印太经济框架” (IPEF) 等机制,延续并改造“四方安全对话”“蓝点网络”等此前形成的国际机制,试图在经贸投资、基建、供应链合作等方面打造排他性的“小圈子”,冲击中方优势。

三是借助价值观叙事包装其对外政策。美国通过在多边合作机制中强调各国在西方式政体上的共同身份,试图借价值观黏合其与传统盟友、合作伙伴以及第三方中立国家,以此冲击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身份,在“中间地带”扩大美方影响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美国在“中间地带”发起“零和”对抗,试图借此在对华竞争中取得先手,上述激烈的博弈举措将会导致诸多负面国际安全效应。

第一,加速当前国际合作机制失效。美国针对“一带一路”发起对华战略竞争,将会使对抗重新成为国际互动模式的主流,进而导致诸多国际机制的功能重叠、资源浪费与“零和”竞争。在“一带一路”议题上,美国放弃了通过多边机制与中方倡议合作对接的构想,而是采取更高成本、更高风险的竞争策略。

第二,地缘竞争式战略思维回归。美国的竞争方式以破坏国际合作的信心和现状为代价,试图推进狭隘的美国单边利益。换言之,美国以散布对华战略焦虑的方式争取第三方力量,试图形成对华竞争合力。这一举措的副产品,就是加强了美国相对其盟伴的不对称优势,让美国的单边国际行为更难被约束。

第三,中美战略竞争升级加剧了各国对经济合作前景的不确定性。美国基于本国单边利益的对华战略施压,让一些“中间地带”国家在接触“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涉及竞争大国各方的其他合作倡议时更加谨慎,退守对冲方略。其中,既是美方盟伴,又想和中国加强合作的国家所受影响尤甚。

时值2024年美国大选的关键时刻,多名候选人都在选战中提及“一带一路”倡议对美国带来的战略冲击,且其对外理念都强调基于“四方安全对话”等核心盟伴体系,强化“印太”合作,对抗“一带一路”。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两党的具体操作构想存在差异,但其核心意图都是联合第三方国家形成对华合力,并阻遏中国在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的影响力提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时代之变的重要举措,面临着外部环境中的诸多机遇与风险。其中,美国就是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成效的关键外部变量之一。准确理解相关问题和现状,是中国继续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提。

第一,要跟踪和研判国际动态。针对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美国历届政府的策略体现出彼此沿袭、逐步清晰的战略演进线索。中美在“一带一路”上的博弈,将长期作为大国战略竞争时代这一宏大背景中的具体议题。

第二,要加强外交沟通和制度吸纳。在全球基建竞争和制度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迅速提升。这要求中国有效应对,向广大“中间地带”国家传递更为可信的合作意图,发挥比较优势,减少国际社会对中方国际合作理念的误解和曲解,保持中国合作倡议对他国的高度吸引力。

第三,要增进区域合作机制对接。中国与其他大国在国际机制上的竞争管控与互利互补,正是确保大国战略关系稳定的新型场域。基于“旧金山愿景”,中国与美国等国在区域经济合作制度方面,应将有效管控分歧、推进互利合作、承担大国责任作为互动理念,在造福世界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彰显大国担当。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英文版标题为 "Focus on intermediate zone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