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仁: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变化与东北地区的全面对外开放

10月28-29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日报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举办。

夏德仁: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变化与东北地区的全面对外开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29 10:1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29 10: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10月28-29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日报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举办。在29日上午举行的全体大会“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重大任务”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夏德仁作主题发言。

夏德仁在发言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由南至北梯度开放的格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深圳特区建设为标志的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对应于国际资本向亚太流动、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形势;九十年代以浦东新区建立为标志的长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对应于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形势;十年前“一带一路”倡议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建立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导致逆全球化倾向的国际背景之上;最近几年,中央强调东北要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这是建立在地缘政治新变化、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俄乌冲突及俄战略向东向亚洲转移,进而东北亚成为国际合作热点地区的形势下。

在这种形势下,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深度合作,已成为我国应对百年变局、保障国家安全、拓宽国际合作空间,实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向有利于我国方向转变的战略选择,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成为对外开放新前沿是理所应当的。

夏德仁分析了东北地区全面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他指出,我国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向北与俄蒙接壤,是我国的北大门;向东与朝鲜半岛相联,与日韩隔海相望;向南通过辽宁沿海连接太平洋,与亚太国家和地区沟通紧密;向内与京津冀和东部沿海省市相互依存,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区域。东北海陆大通道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线路,是我国沿海地区和日韩“北上西进”到欧洲的便捷通道。东北产业基础雄厚,人才科技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在经济合作方面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具有难得的互补性。为此,应当充分认识东北的开放优势,增强开放前沿意识,推进东北地区全面开放。

东北地区全面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何在?夏德仁认为,东北地区的全面开放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开放的概念,从开放格局看,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从开放方位看,包括了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开放,从开放内容看,既包括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型开放,也包括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他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内开放。要通过深化改革缩小东北与先进地区在市场化和开放度方面的差距,尽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二,加快实施“向北开放”战略。要充分认识到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重大战略意义和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三,以RCEP为契机深化与日韩合作。要抓住RCEP实施的契机,加快建设以RCEP为基本原则的国际化投资环境,吸引日韩企业通过增量投资进行产业升级,在东北地区形成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第四,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要把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纳入国家“一带一路”的重点建设项目中予以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沿途四个副省级城市,哈长沈大要一体化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中心城市功能,打造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带。大连应发挥好东北亚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作用。第五,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型开放。要下决心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用制度型开放倒逼行政体制改革,补齐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短板,不断提高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把东北打造成最具先进生产要素吸纳能力,最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地区。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