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日报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开幕。28日下午,与会专家聚焦“高水平开放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进行专题讨论。

专家建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10-29 09: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2023年10月28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日报社、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第8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开幕。28日下午,与会专家聚焦“高水平开放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进行专题讨论。

专题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主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致辞中认为,未来3-5年是我国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战略窗口期。借鉴历史经验,向东盟单边开放既有现实性,也有很大的迫切性。从实际看,我国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条件总体具备,风险总体可防可控。建议:分国别、分领域、分步骤推进,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枢纽作用,将云南、广西等地建设成为向东盟单边开放新前沿。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张蕴岭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的目标是要由自贸区向“开放合作经济区”转变。这需要具备开放的市场、互联互通、基于协同发展的多层次链接、不断改善的综合发展环境等基本条件。面对正在调整的东亚供应链结构,需要推动新供应链的链接,推动中国由低中端向中高端转移;利用RCEP推动构建以中国-东盟经济区为核心的大区域供应链;构建以中国中端需要为驱动的新供应链;把“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与供应链重构对接。

马来西亚国会原副议长、联邦交通部原部长暨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提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周边外交已驶入快车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东盟伙伴关系被称为不诉诸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多边合作最成功的典范。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区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转化为行动,但中国对东盟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单边开放是帮助东盟经济迈上新台阶的顺风车。对中国而言,与东盟的邻里交往所体现的友好最终将带来信任建立的红利。

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全局意义凸显。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会长陈孟利提出,在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迈入后疫情新春天的基础已经具备。中国的高水平开放特别是对东盟的开放为东盟提供了新的机遇。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研究主管孟格达维德提出,面对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东盟可成为地区经贸合作的典范,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提出,加强和东盟之间的各项合作,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很多资源优先配置到和东盟之间的关系上,这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主任叶辅靖提出,要加大提升东盟在开放全局中的地位。

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进程。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建议,要依托RCEP促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富山笃指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改善关系,重要的是升级ACFTA,尤其是促进供应链互联互通,通过中国技术升级东盟产业。而且,日本、中国、东盟三方需要团结起来。孟格达维德提出,中国-东盟要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减少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更加注重促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提出,中国-东盟高水平开放的潜力巨大,需要促进贸易便利化,并建立商品、服务要素的标准化体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问题研究院副教授、教务长特任国际关系讲席教授、理事会副主席李明江提出,要发挥新加坡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中的作用,新加坡可以成为中国-东盟之间技术创新合作的平台。老挝工业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莫拉克斯•西德拉贡提出,在老挝发展综合物流基础设施,建立物流中心,加强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加强跨境互联互通,促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加强能力建设和技能发展,环境可持续性。中改国浩自贸港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国浩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淳提建议,推动建立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相适应的法律融合机制、数据共享机制、律师合作机制、法律查明机制、争议解决机制、域外法律机制。

推进中国向东盟更高水平开放,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外交学院原副院长江瑞平提出,要主动扩大对东盟开放市场;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在其中加入数字和绿色规则;继续将东盟定位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优先伙伴;发展和深化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打造中国对东盟开放的“海南渠道”。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李钢提出,要多层次多渠道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升级,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在RCEP框架下提前实施对东盟的开放承诺;对东盟最不发达国家给予普惠制待遇。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执行董事会成员廷林恩建议,提高缅甸出口各跨境口岸的配额或取消部分配额;增加中缅边境贸易合作协调委员会年度会议频次;在密支那、腾冲开设相应银行;定期在仰光举办中缅贸易洽谈会。

促进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陈孟利提出,持续、系统的人文交流对于中国-东盟互利共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为长期存在的问题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查瓦特提出,提升软实力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机会。建议将中国产品展示给人们,让他们更加信任;中国领先的教育机构应走出去,加强与国外地方的合作;取消东盟成员国的入境签证;快速投资潮流产业;加强技术知识转让。其中,教育合作是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国家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南亚中文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吴坚提出,以教育促进社会交融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享共担发展果实的重要基石,海南自贸港可成为中国-东盟高质量国际教育合作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论坛上,中改院副院长郭达代表课题组对研究报告《单边开放——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22条)》进行了介绍。报告指出,适应大势、抓住机遇,向东盟单边开放,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是我国的战略选择、务实选择。报告建议,立足短期、着眼中长期,形成向东盟单边开放的战略决策与顶层设计,并在尽早取得“早期收获”的同时,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