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圭是地球上与中国相距最遥远的国家,相互处在对跖点上。当万里之外的乌拉圭艺术家来到中国,神奇的拉美文化会在古老又现代的中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阿格雷斯塔(右)和查瓦特在乌拉圭驻华使馆展出的自己的作品前。
7月1日抵达中国后,两位年轻的乌拉圭造型艺术家伊内·阿格雷斯塔和加斯顿·查瓦特先后在江西景德镇和陕北榆林停留,进行艺术创作,并于7月19日在北京乌拉圭驻华使馆举办了展览和交流活动。
目前在丹麦生活的阿格雷斯塔与北京缘分不浅,曾经来华留学期间,她在北京交通大学获得了艺术理论硕士学位。阿格雷斯塔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自己在乌拉圭共和国大学完成纺织和时装设计的学习之后,便选择来中国在艺术领域继续深造。“我选择留学目的地的时候,其实对这里是完全陌生的,我非常想来探索一下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北京交通大学留学期间,阿格雷斯塔不断接触到各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同时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教育的内涵。她坦言,自己原本便希望能够在中国学到一些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而她留学期间的整个经历,就像是“开盲盒”一样,充满惊喜。
北京东北角备受年轻人欢迎的798艺术区也是最令阿格雷斯塔流连的地方。在她看来,在798大致能看到北京市艺术的全貌。
这次中国之行也是查瓦特第二次来到中国,通过在多地走访并进行艺术创作,不仅对北京,他也从艺术家的视角对整个中国有了更多的认识。查瓦特感慨,此行让他发现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需要去学习,他也需要以更为开放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
阿格雷斯塔(右)和查瓦特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进行创作。
中国艺术家刘若望是北京渡渡美术馆和国际雕塑园的创办人,也是阿格雷斯塔与查瓦特此次在陕北进行创作的峪口国际艺术小镇的发起人。查瓦特举例说,刘若望的雕塑作品就体现出了格外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他们也同时发现,艺术在中国不只存在于艺术馆和博物馆里,也存在于街巷和商场中,处处都可以看到艺术的存在。
“这次在中国参观渡渡美术馆,让我们十分震撼也很赞赏的一点,就是这座美术馆给了孩子们一个近距离并且完全免费接触艺术、认识艺术的方式。我认为这在任何地方都是基础和必要的,希望可以在更多地方看到这样的现象。”阿格雷斯塔说,美术馆在让孩子近距离接触艺术的同时,更让他们拥有了艺术探索和自我探索的机会。
查瓦特介绍,进行与儿童有关的艺术创作并致力于促进儿童对艺术的体验和接触,是两人工作经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指出,从小接触艺术对儿童本身感官的成长与艺术观念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十分赞赏美术馆为孩子提供接触艺术机会的做法。
在中国的留学经历对一位乌拉圭艺术家的创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阿格雷斯塔透露,她在北京学习期间进行了两年中国传统国画的学习,对她来说这段学习经历虽然很短,但仍然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使用黑色线条进行绘画的技法,对阿格雷斯塔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当我刚才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在地板上创作的照片,我发现我拿画笔的姿势就跟用毛笔画国画的姿势很相似。这种黑色线条的应用已经成为我作品风格中最突出的部分。黑线的使用和绘画让我着迷。”阿格雷斯塔说。
阿格雷斯塔伏地作画时拿笔的姿势使她联想起自己留学时学习中国国画的经历。
7月19日在乌拉圭驻华使馆展出两人的作品中,也常常出现中国龙的形象,大的足有几米长。阿格雷斯塔说,就像他们作品中常见的乌拉圭的神话元素一样,龙来自于中国神话,也是中国的象征。她还创作了一些关于小猪的作品,而猪对中国人来说同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物。
两位年轻的艺术家表示,这次中国的艺术创作之旅令他们受益颇深,带来了很多启发。他们即将先后离开中国,结束难忘的中国之行。“希望以后能够与中国的艺术家开展更多交流合作。”两人说。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