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关于“一带一路”倡议 中欧专家学者这样说

当地时间4月19日,“欧洲视角下的新丝绸之路—重建与中国关系”学术论坛在德国齐柏林大学卓越领导力研究所举行。会议由德国齐柏林大学卓越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图宾根大学中国中心前副主任及中国商业伦理副教授Matthias Niedenfuehr (中文名:宁洲明)主持。

【中国那些事儿】关于“一带一路”倡议 中欧专家学者这样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4-21 17:29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4-21 17: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4月21日电(记者 潘一侨) 近日,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国专家学者在德国齐柏林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中欧“一带一路”合作新突破。

德国齐柏林大学校长 Klaus Mühlhahn在致辞中感叹,2013年他和同事听到“一带一路”这词的时候,都没有放在心上。原以为只是“中国梦”,慢慢就会消逝。但没想到,如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迈入十周年,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和民生项目在亚洲、拉美、非洲甚至欧洲落地见效。他分享了一件趣事,Klaus曾与几位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官会谈,他们都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欢迎:“如果和美国或者欧洲人谈合作,我们想到的是承诺。可现在和中国谈合作,我们得到的是机场、铁路。如今,我们更需要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口头承诺。”

Klaus Mühlhahn指出,欧洲的全球吸引力正在急速下降,虽然很多欧洲人不愿意承认这点。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丰富了国际发展合作的机制和内容,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增添了重要动力。欧洲各国应抓住这个机遇,与中国重新建立紧密的联系。

德国齐柏林大学卓越领导力研究所主任Josef Wieland曾到西安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过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Josef Wieland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依靠贸易往来向前推进的。中国在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中国西去亚欧大陆之门,“丝绸之路”开始形成。如今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什么政治阴谋,而是历史的赓续。他呼吁欧洲各国应该了解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内涵并亲自参与进来,只有实现真正的合作,才有资格评判这一倡议的利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马力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中国“一带一路”在西班牙和巴基斯坦成功落地的两个项目。他用详实的数据和专业的讲解激发了与会嘉宾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马力教授指出,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支持,而中国自身也将加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让“一带一路”新实践更好地惠及世界。

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Enrico Fardella回忆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意大利经济始终低迷不振,更加倚重对外经济合作。2015年中国率先出手对意大利进行直接投资,也是那时让所有意大利人知道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因此,意大利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七国集团(G7)国家。2019年,中意两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无疑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既有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将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注入新动能。Enrico Fardella表示,意大利正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也希望意大利起到桥梁作用,让更多欧洲国家了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Lauren A. Johnston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意义深远,它由5个部分形成。第一是帮助当地修建基础设施,第二是是保证贸易畅通,第三是加强货币流通,第四是加强国家间的人文交流,第五部分是增强政府间的互信和沟通。

Lauren曾在北京大学求学,论文的方向就是关于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据她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多来,非洲国家踊跃参与,中非共建的多项大型基建项目已经开始造福非洲大陆。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当地的道路质量堪忧,遇到雨季总会坍塌。中国建设者来到这里后,帮助他们修建了高质量的道路,并教会当地人如何进行公路养护。由于运输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当地一些沿线小市场自发地发展起来,为沿线居民提高收入创造了更多可能。Lauren指出,一条条路、一座座桥等一系列成果让世界看到,越来越多的非洲民众因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拥有了充满机遇的未来。欧洲各国不应该错过“中国机遇”,应结合自身条件积极与中国合作共建美好未来。

当地时间4月19日,“欧洲视角下的新丝绸之路—重建与中国关系”学术论坛在德国齐柏林大学卓越领导力研究所举行。会议由德国齐柏林大学卓越领导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图宾根大学中国中心前副主任及中国商业伦理副教授Matthias Niedenfuehr (中文名:宁洲明)主持。论坛由题为“欧洲视角下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走廊”和“日常实践中的合作经验”三个小组讨论组成。专家学者们进行了4个小时的深入探讨,认为此次论坛的举办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希望通过这一高水平的交流分享平台,构建欧洲与中国重新连接的创新生态,助力欧洲各国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创新、开放、透明、共享的发展氛围。

(编辑:刘世东)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