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约】用好“一山一水”,毛纳村走出特色发展新路子!

水满乡毛纳村是海南五指山市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五指山市水满乡西南部,全村共33户128人,全村林地面积约2500亩,耕地面积约180.34亩,茶叶种植面积约572亩。

【中国有约】用好“一山一水”,毛纳村走出特色发展新路子!

2023-04-14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冬):水满乡毛纳村是海南五指山市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五指山市水满乡西南部,全村共33户128人,全村林地面积约2500亩,耕地面积约180.34亩,茶叶种植面积约572亩。毛纳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植茶叶,基本上每户都有自己的茶山茶园,村民们去采摘茶青,然后卖给收茶的茶企,或者自己制成茶叶后销售。2021年,毛纳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万元,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7万元。

  村民售卖的茶叶

  村民们售卖的灵芝和茯苓等商品

毛纳村的茶园都在山上。在采访中,水满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冯斯福告诉记者,水满乡因为林地面积比较多,当地有句老话称水满乡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近些年,随着当地村民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林下的空间来发展大叶茶种植产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林中树木十分茂密,过于遮光的林下空间会影响到茶叶生长,透光比较好的地方,茶叶的长势会更喜人,而具体在什么样的地方种植茶叶,茶农们积极听取专家和村里老人分享的经验,选择半遮阴、透光性稍强的地方开展种植,实现生态产业化的转化。村里和茹手工茶坊业主王柏和、王菊茹夫妻比一般的村民更要忙碌一些。两人是村里唯一一户纯手工、无器械的手工制茶茶农,因为手工制茶相比机器制茶受限更多,产量不如机器制茶高,工艺也更加复杂,六七斤茶青只能产出一斤干茶。此前夫妻俩按照订单生产茶叶,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毛纳村旅游、打卡,慕名而来点名要买他们家的茶叶。于是,夫妻俩制作的茶叶开始供不应求,原本的茶坊也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了把茶叶经营好,夫妻俩牵头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收购村民的茶青,又扩大了生产用房,建起了和茹手工茶坊二期项目,准备让茶叶生意更上一层楼,同时还能带动村里的农户务工,带动更多的村民手工制茶。

  和茹手工茶坊的手工制茶(摄影 符园园)

村民王朦孟曾在深圳务工,后来响应村里号召返乡。他家是村里的脱贫户,现在除了采茶外,家里还经营着小卖部和小酒坊。记者走访时,王朦孟并不在家,我们见到了他的姐姐王秋婷。王秋婷说,弟弟是村里保障水质安全的安全员,正在山上作业。采访过程中,小卖部不少村民来来往往,生意看上去不错。王秋婷告诉记者,她自己酿制的酒,销售得很好,“山兰酒、糯米酒都已经卖完了,都是我自己做的。”

  村民王秋婷、王朦孟姐弟经营的小卖部

依托好资源、好生态,利用 “一山一水” (一山指五指山,一水指水满河),围绕“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目标,毛纳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黎族文化和热带风情为主题,在不拆房、不砍树、不占田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展庭院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逐步探索走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吕冬)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