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 | 英国高通胀下罢工潮持续,究其根源还是社会不公

近日,在伦敦地标大本钟旁的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和救护车工作人员举行罢工抗议活动。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高通胀和罢工潮持续,预计2023年英国企业将继续承压,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阴云笼罩英国。

全球连线 | 英国高通胀下罢工潮持续,究其根源还是社会不公

来源:新华社    2023-02-09 20:22
来源: 新华社
2023-02-09 20: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伦敦2月9日电 近日,在伦敦地标大本钟旁的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和救护车工作人员举行罢工抗议活动。参与罢工的护士龙克向新华社记者袒露心声:“我们不想要罢工,我们也不享受罢工,我们只希望我们的声音被听到。”

这场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成立7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罢工只是席卷英国全国罢工潮的一个缩影。去年年底以来,英国各地各行业罢工活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这场搅动英国上下的危机,表面上由通胀高企导致工资缩水引起,实际上却是近年来在英国政府错误政策助推下英国社会不平等持续加剧的结果,折射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酷现实。

2月6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参加罢工游行。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高通胀下收入缩水

当地媒体和专家认为,居高不下的通胀是导致大规模罢工的直接原因。自去年4月以来,英国通胀水平多次刷新纪录,当年10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甚至达到11.1%。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英国去年9月到11月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平均工资同比下降2.6%,为“2001年有可比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之一”。

本轮罢工相对集中于公共部门,因为公共部门员工实际工资缩水更加明显。“已有越来越多的护士因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无法负担生活成本而选择离职,英国护士岗位空缺正在大幅增加。”参与罢工的护士玛丽·乔告诉新华社记者。

2月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行走在空荡的尤斯顿火车站内。当日,约50万英国教师、火车司机和公务员举行罢工,要求增加薪酬。新华社发

利物浦约翰·穆尔斯大学人力资源教师杰玛·迪恩说,目前罢工的影响范围和增长速度在英国过去相当长时期都未曾见过。“令人惊讶的是,一些从未参与过罢工的团体也加入了进来,这反映了员工对薪酬和工作条件有多么不满。”

富者愈富 贫者愈贫

在采访罢工活动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公平”。这或许揭示了英国罢工潮的真正根源——蔓延于整个社会、越来越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英国工会联盟一项分析显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银行家薪酬增长速度是护士的3倍多。该联盟秘书长保罗·诺瓦克义愤难平:“护士们不得不依靠慈善机构‘食物银行’来度日,而政府却取消了银行家的奖金上限,这在道德上是不正确的。”

2月6日,在英国伦敦,医疗系统工作人员参加罢工游行。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英国平等基金会研究表明,自新冠疫情以来,英国亿万富翁的数量增加了约20%,他们的总财富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增加了约1500亿英镑。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家庭财务调查估算,在2022财年,英国最贫穷的五分之一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下降3.8%,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上升了1.6%。

英国媒体分析,英国政府为应对疫情采取的经济刺激举措大幅推高了房产和股市价值,使富人的财富持续增加。而物价高企却使普通民众实际收入缩水,贫困家庭还面临着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

政策不当 矛盾激化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保罗·怀特利等专家认为,除了疫情期间更加有利于富人的经济政策,导致英国通胀居高不下的还有英国“脱欧”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分析人士指出,去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极限制裁俄罗斯,并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援,英国在其中表现得尤为积极。这些举动使得能源、粮食价格大涨,成为物价飙升的重要原因。

2月6日,在英国伦敦,医疗系统工作人员参加罢工游行。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面对民众对社会公平的呼唤,英国政府却强硬回应。英国首相苏纳克称加薪应是“合理”和“负担得起”的,并警告大幅加薪将危及抑制通胀的努力。对此,工会指责作为富人的苏纳克与普通工薪阶层脱节。英国民调机构奥皮纽姆咨询公司数据显示,英国政府的政策未获得广大民众认同,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英国约克大学教授马丁·奥尼尔认为,英国社会正继续向更严重的不平等转变,国家不能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正义标准,这无疑将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高通胀和罢工潮持续,预计2023年英国企业将继续承压,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阴云笼罩英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英国将在2023年成为七国集团成员国中唯一一个经济萎缩的国家。(记者:杨海若、赵修知、吴鲁;剪辑:王沛;编辑:徐晓蕾、王科文、郝薇薇、刘赞、杜白羽)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