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雅万高铁建设驶入“快车道”

疫情肆虐下,中印尼两国铁路建设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付出了艰辛努力,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和速度。

通讯:雅万高铁建设驶入“快车道”

来源:新华网    2022-11-17 18:47
来源: 新华网
2022-11-17 18: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雅加达11月17日电 通讯:雅万高铁建设驶入“快车道”

新华社记者余谦梁 汪奥娜

11月16日,一列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对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至4号梁场间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测,获取的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这标志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连接首都雅加达和万隆,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雅万高铁隧道、桥梁工程全部贯通,路基、车站土建工程完成量超过九成,全面转入线上施工阶段。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雅万高铁的建设成果亮相展示。

11月16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行驶在雅万高铁试验段。新华社发(焦宏涛摄)

雅万高铁是印尼首条高铁,2015年,中国和印尼两国开始共同投资建设,2018年6月全面开工。中印尼建设者克服地质复杂、疫情干扰等重重困难,打造了发展中大国互利共赢的典范。

雅万高铁项目建设进展得到印尼总统佐科的肯定。10月13日,佐科在视察德卡鲁尔车站时表示,雅万高铁建设进展顺利,各参建方努力克服复杂地质和疫情等困难,按计划高质量推进雅万高铁建设,体现了印尼与中国的良好合作。

作为最早来到印尼建设雅万高铁的中方人员之一,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财务董事张超见证了雅万高铁建设的点点滴滴。他告诉记者,新冠疫情暴发后,印尼面临一系列困难,但雅万高铁的建设始终努力前行。

“疫情肆虐下,中印尼两国铁路建设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付出了艰辛努力,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和速度。”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印尼方董事艾伦·坦迪奥诺对雅万高铁的建设进度表示满意。

“按照印尼当地的气候、线路条件,沿线民众文化传统和习惯,雅万高铁进行了很多适应性改进和技术创新。”中国铁路国际公司所属联合体设计部部长郭磊说。

在设计理念上,雅万高铁遵循安全环保、舒适便捷、经济科学原则,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选线施工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环境要求,减少征地拆迁;在建造技术上,雅万高铁建设团队自主研发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印尼铁路多项空白。

今年35岁的中国电建水电七局雅万高铁项目二分部隧道工区负责人黄涛是2号隧道的“攻坚者”之一。他经常拿着手电筒来回在隧道里监督施工、保障安全,每天都要走接近2万步。“水里、泥里、石子路、坑洼地,三个月就能穿坏一双劳保鞋。”他说。

2号隧道是雅万高铁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隧道,洞身范围主要是膨胀性泥岩,开挖时极易导致溜塌。对此,项目部采取了地表灌浆加钢管桩、洞内双侧壁施工等特殊方法,确保安全。

此外,雅万高铁全线600多处公共设施迁改,其中重大迁改300多处,处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中印尼各参建方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

雅万高铁的建设还带动了印尼施工装备、建筑材料等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此外,中方通过雅万高铁项目持续加大对印尼员工的培训,支持印尼组建一支自己的高铁技术力量和员工队伍,目前累计培训印尼员工达4.5万人次。

在中印尼两国元首亲自引领推动、中印尼铁路建设者共同努力下,雅万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2023年6月建成通车后,雅加达和万隆两地的出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极大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助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对深化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