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情怀始终不渝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二十多名留学人员代表走进梁家河、踏上杨家岭,感受大国领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重温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人民情怀始终不渝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2019-08-28 08: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延安8月27日电(徐祥丽)“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8月27日,欧美同学会“知国情、话自信”活动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二十多名留学人员代表走进梁家河、踏上杨家岭,感受大国领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重温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从延安市区到梁家河,平整的高速公路两旁都是植被青翠的丘陵。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交通条件差、黄土飞扬。欧美同学会澳新分会会长乔鲁强忍不住感叹:难以想象,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是如何坐一天一夜火车,再换乘大卡车,最后步行10里山路,到达梁家河的土窑洞的!

1969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青到梁家河插队落户。从此,习近平和乡亲们一起耕田种地、拦河打坝,一起吃玉米面做的“团子”,一待就是七年。

27日上午,留学人员代表来到梁家河村,参观了梁家河村史馆,走进了习近平当年住过的窑洞。习近平在梁家河打的水井、修建的沼气池、村史馆内习近平与延川父老乡亲交往的片段,都令留学人员深刻感受到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体悟到团结群众、吃苦奉献、自强不息的梁家河精神。

留学归国人员代表在梁家河村委会合影 (徐祥丽 摄)

梁家河过去吃水困难。1973年,习近平带领村民挖出村里第一口深水井,这口井至今是梁家河村里的主要水源。原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回忆:那个时候是冬天,打了很深才开始见水,这水冰凉刺骨,近平下到井里,两条腿都踩在泥水里,挖下面的泥土和石头,一干就是挺长时间,实在撑不住了再换人。

梁家河知青水井旁的石碑,上书“饮水思源”(徐祥丽 摄)

饮水思源,睹物思人。习总书记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民,实干在前的品质和情怀,深深感染着留学人员。重庆欧美同学会理事许觉先向人民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老百姓最为挂念,从梁家河可以看到这种挂念的来源。”在知青窑洞,许觉先将里面陈列的习近平读过的书目一一拍下。“从这些书中,我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观察国际国内形势高瞻远瞩的视野是怎么形成的。”

大国领袖,人民情怀。习近平曾说:1969年,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在梁家河村史馆,留学人员代表正拍摄照片(徐祥丽 摄)

1969年,农村的生活极其困难。但延川人民再次扭起红火热闹的秧歌欢迎北京知青的到来,他们肩挑背扛着知青的行李,翻越在通往村庄的黄土山路上,用陕北人敦厚的胸怀和质朴的行动温暖着这些刚刚离家的北京孩子。

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去北京上清华大学。行前家家户户都请他吃饭。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没上山干活,男女老少排起了长长的队送他,一送送了十多里,大家还依依不舍。十几个年轻人硬是挤上一辆拖拉机,把他送到延川县城。晚上又挤在国营旅馆的一间平房里打地铺睡。

一迎一送的两幕场景,令英国留学归来的重庆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陈志林热泪盈眶。“习近平总书记考上大学,群众去送他,他来时,群众热情地迎接他。我看到了老百姓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青年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给当地父老带来了希望;他考上大学回北京,又带给了群众更大的希望。”

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曾先后给梁家河的村干部写了四封回信。1993年9月在福州工作期间,他曾回来探望梁家河的父老乡亲。2009年他在延安视察工作,休息之余,他与当年的村民代表一起,共话乡土情谊,共商村子发展之计。2015年2月13日,他专程回到梁家河看望村民,走田间、上地头,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

2017年,梁家河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梁家河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总书记嘱托,正在奋力建设富裕、美丽、文明梁家河。

延安精神 光照千秋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党中央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留学人员代表听取讲解(徐祥丽 摄)

27日下午,留学人员代表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杨家岭旧址。长征到吴起镇、百团大战、瓦窑堡会议、小米加步枪、南泥湾开荒;毛主席种菜的菜地、住过的窑洞……一幅幅历史的珍贵影像,一处处伟人的足迹,令留学人员频频驻足,感悟良深。

毛主席在延安,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讲话(徐祥丽 摄)

一幅毛主席穿着打补丁的裤子给干部讲话的照片,令留学人员感动不已。许觉先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取得革命胜利,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并没有过时,反而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今年是新中国70华诞,此刻更不应忘记历史。全国人民发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拧成一股绳儿,才能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

他表示,留学人员在国外受到丝毫的尊重都是源于祖国的强大,留学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都要选择与我们的祖国风雨同舟。

  留学人员代表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内参观(徐祥丽 摄)

来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旧址——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乔鲁强感慨良多。作为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副主任,乔鲁强是一名一线文化艺术工作管理者。在这里,他重温了会议要求文艺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指导精神。

“2014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乔鲁强说,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始终坚持文艺工作为人民服务,找准方向,走对道路,端正工作态度。他认为,年轻留学生,要在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以开放的态度,理智地与海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

据悉,这是欧美同学会第二次组织留学人员走进梁家河,也是欧美同学会2019年内开展的第四次“知国情、话自信”活动。“知国情、话自信”海归系列活动是欧美同学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进留学人员了解我国基本国情而开展的系列活动。此前,留学人员已经先后来到福建、浙江、宁夏、河北等地,活动成为思想引领的有效形式和品牌。。

(徐祥丽)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