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东光:“塑包之乡”蜕变中当起“江北老大”

河北东光:“塑包之乡”蜕变中当起“江北老大”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7 17: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末,塑料包装产业基地河北东光县异常热闹,迎来三大盛会:第一届中国沧州·东光塑料包装国际博览会、第二届中国·东光塑料包装机械博览会暨第十七届雄县塑博会、京津冀京津冀及周边包装印刷行业VOC深度治理论坛同时在这里举行,中外客商、塑包专家、环保专家数万人齐聚这里,谈生意、话发展。最受益的当然是东光县本土塑料包装企业,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以前我们是夹着皮包跑世界寻业务,现在是世界各地的客户到东光找我们。”东光县现阳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迟现阳这样骄傲的说。今年上半年,东光县塑包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2亿元,稳居“江北塑料第一乡”宝座。小而散的东光县是如何越上转型发展快车的呢?靠的是技术创新追求高标准发展不停步。

东光县塑料包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从最初的一台简单制袋机开始,许多企业产品一度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当地政府首先倒逼一批基础条件差、管理粗放、不守诚信、整改无望的小企业退出市场,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空间。对有改造意愿和提升空间的一定规模企业,采取“休克疗法”,指导帮助其走规范化发展之路。总投资10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的河北省包装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可开展塑料包装物理性能、卫生性能、阻隔性等497项参数的检验,成为产业风险监测和质量问诊的“机械手”,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为帮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精准对接、借助“外脑”提升产业科技含量,百所高校与百家企业技术“联姻”。已有40多家企业分别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一系列合作成果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新动能。记者在东光铭洋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倘大的厂房里可以看到:车间内工人们鲜有热火朝天的干活场面,而是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自动开箱折箱、自动封底,机器人装箱、封盖、码垛一气呵成,旁边一台可自由变化身高的六轴机器人正在灵活搬动重物……这家企业是一家研发生产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智能包装设备的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助推了企业上档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总经理方明介绍,公司与天津大学合作建立了智能装备研发中心,通过几年的科研攻关,研发的数字印刷及成型智能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国、日本等公司对该项技术的垄断。

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扶持一批产品质量优良、管理规范、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宝瑞泰公司的牧草膜产销量排名世界第三;精彩公司致力于研发和生产绿色环保功能性包装,获得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案例体系FSSC22000认证;精瑞公司的CPE流延膜光雾度、轻量化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华远公司的纸塑包装产品持续领跑行业,销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该公司还参与起草河北省塑料包装地方标准,填补了该项产品的技术领域空白。

东光还按照“建设园区化、发展差异化、产品多元化、生产集约化”和“规模适中、数量适度、适应市场、适当超前”的基本架构,重整塑料包装产业发展布局。高标准建设绿色塑料包装产业园区,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发挥园区辐射吸附作用,吸引有规模、有潜力企业入园,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塑料包装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建设,集中解决“散乱”企业资金少、建厂难、治污难问题。目前在塑料包装产业园区建设的22家高标准企业年底即可投产达效。

如今,东光已成为全国食品塑料复合包装膜袋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形成了集原材料供应、吹膜、印刷、复合、制袋于一体的塑料包装产业发展格局,占全国塑包产业份额的30%,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近百家重点企业先后与蒙牛、伊利、三只松鼠、中粮集团、美国雀巢公司、沃尔玛集团等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