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独家记忆】16年的坚守!听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讲守护非遗的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3月11日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讲述了16年来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事实上,他不仅致力于保护非遗,也很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

【两会•独家记忆】16年的坚守!听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讲守护非遗的故事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3-14 13: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3月11日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讲述了16年来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

中国日报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严玉洁)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3月11日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讲述了16年来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事实上,他不仅致力于保护非遗,也很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

***守护非遗16年

贺云翱与非遗结缘始于2003年。那一年,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着手推动宜兴紫砂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事实上,那个时候还没有非遗的概念,这类项目还属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没想到,做了一年,非遗的概念就出来了。于是,我们就迅速地把它转化为非遗项目。”

贺云翱为这个项目呕心沥血,最长的一次持续调查中,他带着十多名学生在宜兴待了48天。为了了解为什么这片土壤上会有紫砂这样的非遗,它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谁创造出来的,何时兴盛、何时衰落,缘何兴盛、为何衰落,贺云翱和项目团队成员走遍了宜兴的山山水水。

“这些基础性研究一直支撑着我们后来的规划,是后面一切工作的基础,”贺云翱说,“正是因为我们做了深入的基础性研究,理清了来龙去脉,剖析了传统工艺的核心内涵,了解了它的核心价值及其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得那么顺利。”

宜兴紫砂传统技艺作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一流工艺大师的带领下,保护、传承、发展工作都非常出色。目前估算每年有超过200亿元的收益,还成功解决了十几万人的就业。

贺云翱以此为例指出,乡村振兴中要特别重视这类具有原创性、能够跟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

***关注流失海外文物

贺云翱不仅致力于守护非遗,也很关注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近日,美国归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贺云翱就此指出:“跟流失在海外的文物相比,此次回到祖国的还是算少的。但是,这已经是开了个好头。”

“近年来很多民间收藏家和国有博物馆通过国际拍卖等途径购回大量的流失文物。我也帮一些买家做过鉴定,绝大多数是真的,”他说,“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祖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国力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人民日益富裕。”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那些仍然流失在外的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物,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应该设立专门性机构,对其展开系统、持续的科学调查和认定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海外文物档案,确定具体的对象、文物所在地、详细情况及现状等,为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创造基本条件,提供努力方向。

他建议,以我国海外文物主管机构为领导力量,对近年来走私海外的文物进行调查、确认,并与国内被盗掘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等资料相比证,合理合法的追索流失在外的非法出境文物。

而对于一些历史上流向海外、而且早已被很多国家博物馆贮藏的文物,“只求所用,不求所有”。他说:“以大英博物馆为例,馆内藏有中国文物3万多件,超过6万种珍稀文献和书籍资料,其中2000多件属于珍宝级,其历史、文化、艺术研究价值不可估量,亟需通过国际合作,对此类海外文物实行应有的资料采集和课题研究工作,以弥补近代以来我国文物流失而造成的各界研究领域的遗憾。”

***博物馆不能一味迎合观众

对于近年来故宫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贺云翱表示,总体上很不错、很成功,不仅让更多的观众走进来了解了文物,也能给故宫增加收入。

据报道,对于这类探索活动,外界存在一定争议。比如,有的专家认为,故宫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民俗活动,而博物馆去搞民俗活动可能导致其底线失守。再比如,有的博物馆给一些珍贵文物发抖音,让古代陶俑等动起来,对此外界也有不同的声音。

贺云翱表示:“我们要注意维护文物的尊严和博物馆基本功能的实现。应该按照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来做好让文物‘活起来’的活动,比如通过文创、展览来吸引观众,传播优秀文化、科学知识,引领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而不是去迎合观众。这样的方向还是要把握好的。”

( 严玉洁)

【责任编辑:孙若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