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2月2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2月1日报道,几只带有人为基因缺陷的克隆猴在中国诞生了,这在全世界尚属首次。
中国科学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的两篇文章报道称,这些克隆猴将被用于生物节律紊乱的相关研究。5只猕猴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它们于近日出生在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对克隆猴的研究集中在所谓的昼夜节律上。如果这一节律受到干扰,人们将可能患上睡眠障碍、抑郁症、糖尿病、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据报道,科学家们还是首次拥有5只遗传背景相同的猴子。
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吕迪格·贝尔表示:“在此之前已经有转基因猴和克隆猴,这是第一次把两种猴子合为一体。”
他认为,用克隆猴开展研究,能够寻找到相关疾病更好的治疗方法。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在细节上有很大差异,这使得“开发适合所有人的药物”变得极其困难。“如果有完全相同的副本,这些变量就消失了,人们就能获得更清晰的研究结果。”
2017年,中国首次成功地克隆出了猴子。但此事也引发了争议,因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非常相似,有人担忧这种克隆技术会被应用在人体上。
据悉,在最新的这次克隆猴实验中,上海的研究人员敲除了核心基因BMAL1,通过胚胎期的基因修饰来调节生物节律,以便创造出合适的DNA供体。此后,研究人员选出了一只遗传病特征最清晰的敲除猴作为供体,将供体猴的成纤维细胞通过核转移实现克隆,这与2017年克隆出长尾猕猴“中中”和“华华”的手法相同。克隆羊多莉出生后约22年,猴子在上海被克隆出来了。
尽管这种技术已在牛、猪和狗等20多个物种身上取得了成功,但研究人员此前在克隆猴子时总是失败。此前的成纤维细胞是从胚胎身上提取的,这一次,研究人员使用的供体则是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公猴。这次成功表明中国的克隆计划即将来临,该研究所所长蒲慕明表示,该研究将重点关注研制患有各类脑疾病的克隆猴模型,它们也可能将被用于测试药物有效性。
(编辑:严玉洁 党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