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报》:看中国如何引领全球汽车业

《世界报》指出,在创新和数字化方面,全世界的眼睛不再看向美国硅谷,而是聚焦在上海、天津和广州。德国的经理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启发,尤其是在汽车行业。

德国《世界报》:看中国如何引领全球汽车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1-04 08: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1-04 08: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月4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德国《世界报》近日刊发了《中国是这样影响全球汽车行业的》一文,对中国如何引领全球汽车业进行了分析。

《世界报》指出,在创新和数字化方面,全世界的眼睛不再看向美国硅谷,而是聚焦在上海、天津和广州。德国的经理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启发,尤其是在汽车行业。

在中国大城市,这些德国决策者们体验了各个方面的数字化现实生活,从而能够为德国的未来描绘一幅蓝图。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所有事情都能以数字化的方式完成:从日常的沟通到大规模的工业采购。

在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中,中国都要领先于西方,并且正满怀雄心壮志继续迈出发展的脚步。

中国的汽车工业树立了行业新标准

这种发展形势和潜在思维方式的驱动力,是新兴的中国汽车工业。在欧洲小心翼翼地试运行第一个网络售车试点的同时,中国广州已经建起了一台“自动售车机”。它的外表是一栋多层停车场,人们可以在里面挑选喜欢的车型、试驾以及付款。当然,所有的手续都是数字化处理的。

难怪中国人在寻找榜样的时候不再瞄准德国的传统企业,而是关注本国的公司了。比如阿里巴巴,它既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也是支付处理器和数据分析平台。

简而言之,中国人做事的方式是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竭尽所能实现它,不会去质疑这个目标的可行性。这种方法在德国是行不通的。

到了这一步,德国车企的问题就清楚了。奔驰、保时捷、戴姆勒……这些集团曾经开启了整个汽车行业,但直到如今,它们的“创新”产品仍旧是通过逐步的增量改进而得来的。然而通过这种思维方式,不可能实现成功的移动数字化商业模式,也就无法达到“中国式”的客户关注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德国已经走出了第一步,然而,德国车企仍须快速扩充自己在生态系统思维方面的技术诀窍,以超越传统的工业边界。一个失败的例证,是几年前诞生在亚琛的电动货车创业项目“街上速可达”(Street Scooter)。当时的德国车企完全没有抓住这个市场革新机会,反而是德国邮政(DHL)迅速收购了这家公司,并一直在制造这种电动货车投入物流工作中。

并非偶然

《世界报》指出,我们这些身在欧洲的人必须清楚一点,大部分来自中国的成功数字创新都不是后院车库里的巧合发明。中国已经清晰地展示出未来数字化的实施图景,而数字化的背后是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用“看不见的手”以及其他一切能动用的力量在推进。

中国希望,到2025年能在10大未来技术领域中达到全球领先位置,这其中就包括电动汽车、再生能源、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这张列表读起来像一串传统的“德国创新行业”名单,而这并不是偶然。通过长期的实力建设,中国正在逐步摆脱“世界工厂”形象。

中国在研究上投入的资金已经是德国的3倍,并且还通过有针对性地收购外国企业来获取支柱行业的关键技术,对机器人公司库卡的收购时即是如此。

因此,中国正在通往全球领军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其他所有国家都退化成为了供应商。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