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雷电+花粉=雷暴哮喘?几小时能致人呼吸困难

你可能听说过一场雷雨过后空气会变得很“清新”但是对于哮喘患者尤其是对花粉过敏的人群来说雷暴天气却可能暗藏风险甚至可能诱发一种特殊的哮喘急性发作

警惕!雷电+花粉=雷暴哮喘?几小时能致人呼吸困难

来源: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 2025-09-11 08: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你可能听说过

一场雷雨过后

空气会变得很“清新”

但是对于哮喘患者

尤其是对花粉过敏的人群来说

雷暴天气却可能暗藏风险

甚至可能诱发一种特殊的哮喘急性发作

9月8日21时左右,山西太原突发雷雨天气,电闪雷鸣大约持续十几分钟。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拍摄的太空“闪电秀”。

然而有一群人却因雷暴现象,身体产生不适。突发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紧急就诊。山西某医院急诊科人流骤增,短短几小时共接诊了400余名患者,其中儿童、孕妇、中青年占大多数。

图源:山西日报

类似的事情,在今年4月也曾发生。4月11日凌晨开始,重庆多地发生雷暴天气。据媒体报道,截至4月11日早上6点,重庆当天雷电活动次数超过6000次。隆隆雷声中,重庆各大医院急诊科也经历了异常繁忙的一夜。 4月11日凌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短短4小时共接诊了310名雷暴哮喘患者。截至凌晨5点,经过紧张的通宵急救,310名雷暴哮喘患者全部转危为安,大部分患者已离院,仅少量患者留院观察。而据重庆市中医院急诊ICU南桥寺院部主任罗真春介绍,从凌晨1点到4点,该院急诊科同样接诊了120多名雷暴哮喘患者。

这样的“雷暴鼻炎”、“雷暴哮喘”屡见不鲜,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

1

形成机制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暴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多发生在花粉季节,可表现为局部地区哮喘的大规模暴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据了解,雷暴哮喘只有在特定人群、特定气象和环境因素同时具备时才会发生,因此比较少见。

雷暴发生前,气温骤降、大风呼啸,会把地面的花粉、霉菌颗粒“卷”到云层里。云层中的湿气和电荷会把花粉颗粒“劈”成更小的碎片,直径约为2到3微米,随下沉气流和降雨回到地面,使空气中过敏原浓度剧增,能轻松钻进呼吸道深处,通常会在几分钟内诱发急性支气管痉挛。这些微粒深入鼻腔后,从而引发过敏性鼻炎症状加重。

雷暴哮喘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哮喘的典型症状,例如咳嗽、喘息和呼吸短促。尽管少见,雷暴哮喘一旦发生,受到影响的人群数量可能非常庞大,在极少数情况下,雷暴性哮喘还可能致命。

2

预防&应对

立秋后,我国北方地区已陆续进入秋季花粉的高峰期。以北京为例,监测结果显示,8月26日至9月9日连续15天为最高等级5级。气象方面,接下来,华北、黄淮等地还多降雨,台风或热带低压也可能带来影响。

雷暴哮喘的发生是外部天气因素与内因过敏体质联合作用的结果。有过敏史的人群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气象部门发布的花粉过敏指数。

雷暴发生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关好门窗。如果必须外出,务必佩戴N95或K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效果有限)。

过敏体质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在花粉季规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鼻喷激素、抗组胺药),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哮喘吸入器)。

一旦出现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不要犹豫,应立即就医,并明确告诉医生您怀疑是“雷暴哮喘”,以便得到最快最有效的救治。

3

高风险人群

多项研究认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如哮喘及花粉过敏性鼻炎的人群是雷暴性哮喘的高危人群,但也有研究显示,超过50%的雷暴哮喘发作人群之前从未确诊过哮喘,不过,其中约26%的人可能为潜在哮喘患者。

· 过敏性鼻炎患者(尤其是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

· 花粉过敏者,尤其是对草花粉过敏的人群。

· 儿童和老年人,因气道敏感或合并基础疾病,症状可能更严重。

这不是什么超自然现象,

而是有明确科学解释的

气象-健康交叉事件

过敏性疾病可防可治

患者在急性症状得到控制后

需进一步到专业门诊

接受规范化诊治

待症状稳定、肺功能恢复

脱敏治疗是

当前针对过敏性疾病病因的

唯一治疗手段

近日全国多地区依旧雷雨频繁

了解它,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来源:中国日报网微信综合 山西日报、中国天气网、中国医学论坛报、 荔枝新闻、长江云新闻、新华社

编辑:富文佳

校对:王旭泉

审核:韩丰

推荐阅读

新生卢某某在校坠楼身亡,官方通报

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搞权钱交易、长期痴迷赌博 陆克华被提起公诉

新闻早点丨法国部署8万警力!我使馆紧急提醒

中国日报网独家栏目:新闻早点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日报网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韩丰】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