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约】吉林以开放之姿引高质量发展 构筑全面振兴新优势

征程万里风正劲。吉林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吸引要素、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塑造发展新优势,为全面振兴持续积蓄内生动力。

【中国有约】吉林以开放之姿引高质量发展 构筑全面振兴新优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7-25 14: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7月24日电 (记者 董静)7月17日至21日,“2023年中国有约国际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吉林。在5天时间里,采访团的中外媒体记者、自媒体人到访长春、四平、白山、延边等地,从长春兴隆综保区到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从中国一汽NBD总部到四平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到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高质量发展热潮正在吉林大地澎湃汇聚,涌动不息。

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共享发展机遇

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吉林省多措并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优势产业外向度和特色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口岸建设水平,畅通开放大通道,为吉林全面振兴构筑新优势、注入新动能。

长春兴隆综保区通过构建以中欧班列为龙头的多式联运国际通道体系,创新运营海铁联运、卡车航班等发展枢纽经济。走出一条“节点+国际通道”的发展之路,打造立体化的全球通运体系,构建“国际陆港+虚拟空港+智慧公路港+综保区”区港合一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格局。在这里开辟了吉林省第一条中欧班列,“长满欧”中欧班列推出的出口整车、进口板材、进口矿泉水等多个特色班列,带动吉林特色产业发展;汽车配件成为班列上的“主力军”,让更多的“吉林造”走出去,同时红酒、雪具、奶粉等越来越多的国外优质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走进吉林人的生活。

土耳其光明报记者忽必烈接受媒体采访

采访团成员土耳其光明报记者忽必烈表示,中欧班列的开通为吉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动能,而吉林作为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也必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保障货物贸易畅通的同时,吉林还积极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创造外贸发展机遇。作为向北开放的新支点,珲春积极打造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使其成为集进口商品展销、创业孵化、金融结算、仓储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向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形势,使珲春成为多国商品往来的重要集散地。

英籍自媒体人李·巴雷特在珲春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拍摄

采访团成员中国日报网英国籍专家马丁表示,吉林的对外开放水平令其感到惊叹。此次吉林之行让他了解到吉林为扩大对外开放搭建的一些平台场所,这些努力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助于区域的繁荣和发展。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擦亮吉林“名片”

产业兴,则经济兴。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吉林传统产业不断转换新动能,加速转型升级。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产业是吉林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吉林抢抓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机遇,加快汽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面对新能源、智能网联时代发展的浪潮,总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深刻把握产业转型变革,积极布局新战略、新技术。旗下红旗品牌全部面向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推动品牌车型电动化。新红旗广泛采用汽车行业先进技术装备及环保节能新工艺、新材料,推动数智化转型,打造“数字工厂”、“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从“中国制造” 迈向“中国智造”。

采访团成员试乘红旗智能小巴

采访团成员巴基斯坦籍自媒体人哈桑称,这是一趟收获满满的参观。从上世纪50年代手工敲制第一辆红旗轿车,到如今能生产新能源概念汽车,中国一汽集团70年的发展史格外振奋人心。他说,一汽总部展出的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5G等技术令他耳目一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不只是巴基斯坦,更是来自全世界的瞩目。

科技赋能黑土地保护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吉林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中国著名的黑土粮仓。2022年,吉林黑土地保护利用迈出新步伐,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4330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283万亩,居全国第一位。

无人机在喷洒作业

无人机悄然盘旋,自动化、物联网将更精准的数据从大地传入电脑。广袤的黑土地上,智慧化、数字化、无人化的耕种模式,正孕育着另一场新丰收。从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到科技兴农,吉林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塞内加尔亚非新闻网记者迪亚在参观四平市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后表示,中国如今的整体发展水平令人刮目相看,在农业技术领域的水平也格外先进,非洲的许多国家应当从中国的飞速发展中获得启迪。

擦亮生态底色 筑牢绿色屏障

长白山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地处长白山区域的白山市和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拥有地球同纬度最典型、保存最为完好的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存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现有野生动物4900余种,野生植物400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当地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地区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近年来,吉林省坚持优化就地保护体系,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构建了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实施“绿美吉林”、林草湿生态连通、“大水网”、万里绿水长廊等重大工程,吉林省完成造林绿化221.4万亩、连通湖泡203个、新建及改善提升绿水长廊1177.8公里,完成草原修复21.74万亩,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湿地保护率达到45.22%。

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记者安内罗在长白山天池接受记者采访

吉林省的“生态保护答卷”让采访团成员们赞叹不已。英国自媒体人李·巴雷特表示,此行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长白山,这里的环境无比干净,景色令人震撼,他太爱这里了。他还说,生态保护关系到子孙后代,因此非常重要,长白山的生态保护模式值得推广。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记者安内罗表示,“吉林的景观十分壮美,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也有长白山这样的独特美景,希望吉林继续保护好‘绿水青山’”。

深挖非遗内涵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近年来,延边州延吉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发展全域旅游,依托民俗文化、冰雪项目、恐龙资源等积极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产业,通过多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非遗主题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畅享非遗游、体验人文美,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采访团成员身着朝鲜族民族服饰在民俗园内合影留念

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是延吉市重点文旅项目。2022年,延吉市政府对其进行升级,重塑民俗文化演艺、非遗文化体验、百年老宅游赏等众多业态,通过“旅游+民俗+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把民俗风情展示、文化演艺体验、特色餐饮民宿、古朴传统建筑等完美融合,打造延吉网红打卡新地标。在园区内的中国朝鲜族米糕体验馆,柜台里摆放着色泽典雅的花糕、工艺复杂的蒸糕、老少皆宜的打糕……游园之余,游客可在此歇脚,享受一场美味盛宴。

通过挖掘地方特色非遗美食资源,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将朝鲜族米糕、米酒等“搬”进景区,把美食文化场景化、制作技艺体验化,多角度展现传统美食“烟火气”,实现了美食文化与景区餐饮服务的无缝对接。

采访团成员在体验制作打糕

孟加拉国记者撒比尔在参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后表示,这里有来自各地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体验中国朝鲜族文化,通过饮食、音乐等深入体验少数民族文化魅力,这让他十分动容。他还提到,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媒体人都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像朝鲜族这样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

迪拜中阿卫视摩洛哥籍记者毕诺则表示,朝鲜族食物味道很特别,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国民族的多样性,这是中国的魅力。”“朝鲜族传统服装、音乐和食物都非常不错。我建议大家都来体验一下这个美丽的公园。”忽必烈说。

征程万里风正劲。吉林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地吸引要素、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塑造发展新优势,为全面振兴持续积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