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智|耶伦访华后续观察——美国应改变对华“战略竞争”的整体定位

她在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离开北京前,用了“富有成效”四个字概括了自己的访华成果,并重申美国不寻求对华“脱钩”。

见智|耶伦访华后续观察——美国应改变对华“战略竞争”的整体定位

来源: 中国网
2023-07-12 12: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网7月12日讯(记者李智)本月初,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之后,美方高级官员再度访华,这次是财政部长耶伦。耶伦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财长,在拜登政府中属于“温和派”。她在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离开北京前,用了“富有成效”四个字概括了自己的访华成果,并重申美国不寻求对华“脱钩”。

否认“脱钩”,强调“去风险”,这也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之一。但耶伦访华究竟是怎样的“富有成效”?中美关系这艘巨轮如何才能驶向正确的航道?记者就此专访了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欧研究项目负责人孙成昊。

“去风险”或意味着“去中国化”

孔子在《论语 公冶长》中道,听其言而观其行。美国在对华政策等问题上,其言行是否一致是不可忽视的。孙成昊分析指出,一方面应更看重美国政策实施本身,而不是政策宣示。美国官方此前并没有用过“脱钩”一词,反而是不少美方官员曾否认美国正在实施“脱钩”。但从事实层面来看,美国的确正在一些领域或者行业对华实施“脱钩”,比如包括芯片在内的高科技领域。

另一方面,“去风险”这个概念其实存在很多模糊之处,并且比“脱钩”的解释空间更大。“风险”到底指的是什么?在某些领域与中国的相互依存是风险吗?如果是的话,“去”又指的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去风险”?在概念尚未厘清之前,孙成昊认为,中国只能通过观察美国的行动来推测“去风险”在美方的含义。然而截至目前,美国对华经济政策并没有因为使用“去风险”而发生本质变化。

孙成昊强调,需要警惕的是,“去风险”很可能是“去中国化”的一个更加冠冕堂皇的表达。无论是美欧继续协调对华经贸和技术政策,还是欧盟和日本加强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大体上都会将中国排除在外。

耶伦访华对于稳定中美关系有正面作用

对于耶伦此次访华的实质性意义,孙成昊认为是积极的。耶伦延续了布林肯访华后的势头,对于稳定中美关系能够产生正面作用,包括确保两国能够继续保持高层接触和后续的工作组磋商。同时,耶伦一系列表态,不仅对于双边关系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也对外界释放了一定的正面预期,让除了中美之外的第三方不至于过度担忧中美关系走向。

但与此同时,孙成昊也看到当前的“接触”与过去的“接触”有所不同,过去的“接触”是以两国积极扩大合作为基调,当前的“接触”则更多侧重对两国关系重新校准。尤其是,对于美方当前寻求在“大国竞争”框架下的对华合作,中方更多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开展对等互惠往来,而非单方面配合美方的合作要求。

“如果美国不能改变对华‘战略竞争’的整体定位,要想实现中美关系的常态化稳定仍然面临较大挑战。”他强调。

中美之间仍有可合作的领域

近日,中国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耶伦访华具体情况回答了媒体询问。该负责人表示,此访期间,双方一致同意按照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后续保持中美经济领域的高层交往和各层级沟通交流。这里就提到了“后续”影响,也能够看到中国看重的不是耶伦访华短短四天的“成效”,而是其是否有“长效”。

孙成昊告诉记者,中美之间在后续仍拥有一些可以合作的领域。双方可以在金融稳定和规范、环境保护及气候变化方面进行合作,进而创造全球经济新增长点,助力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并帮助稳定贫困国家和落后地区的金融体系。

“当前的全球各类问题错综复杂,中美在能源安全高效、绿色增长、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可以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良好开端,两国的参与也将为国际合作的提升提供动力。”他说。

然而,由于中美双边关系近年来趋于紧张,两国企业的投资信心都有一定下降,特别是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热情和渠道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就已遭受冲击。但孙成昊相信,耶伦等美方高层访华将对两国商界释放积极信号,中美两国官员也将围绕两国财经、经贸关系展开会谈,重新激发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热情,更多还是得看后续的落实情况。

责编: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李智)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