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国家高通胀之痛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国际货币组织(IMF)数据显示,全球物价可能会于今年上涨约4.8%,成为2007年以来最快的一次。可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上涨幅度比发达国家更猛烈;一些不幸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巴西以及土耳其正深受其害。从这些国家的经历不难看出,通货膨胀失去控制的方式以及时间。

新兴市场国家高通胀之痛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1-25 11: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1月25日电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近几个月来,全球经济就像是一顿微波加热失败的晚餐:整体是热了,但有的地方不冷不热,还有的是烧焦了。国际货币组织(IMF)数据显示,全球物价可能会于今年上涨约4.8%,成为2007年以来最快的一次。可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物价上涨幅度比发达国家更猛烈;一些不幸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巴西以及土耳其正深受其害。从这些国家的经历不难看出,通货膨胀失去控制的方式以及时间。

虽然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往往比发达国家更高,波动性更大,却在20世纪70年代和过往10年间普遍有所下降,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很相似。新兴经济体的平均通胀率从1995年的10.6%下降到2005年的5.4%,再到2015年的2.7%,这得益于全球化等促进生产效率方式的发展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改进。IMF预测,新兴经济体的物价会于今年上涨5.8%,与近期趋势大体上一致。物价上涨速度与2012年相当。不过,一些国家却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巴西的通胀率为10.2%,土耳其为19.9%, 阿根廷更是高达52.5%。

如此高的通胀率反映的不止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飙升。在发达经济体和许多新兴经济体,物价飞涨往往会导致央行采取抑制性措施加以应对。如果央行信誉可靠,如过去的通胀率很低,财政状况良好,那么这种应对措施就会更加有效。人们因而并不会为此过度担忧,好似物价上涨只是暂时性的——比如说,他们会降低薪资要求,以此减轻通胀压力。

然而,这种乐观的局面会被各种方式打破。有时,削弱央行的独立性就足以让局势紧张起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称要打击利息收入,并向央行施压,要求降低基准利率,并声称此举将减轻通胀。在过去几年间,他解雇了多名央行官员,最近一次是在10月份解雇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三名成员。这些令人费解的举动导致了资本外流和里拉暴跌(见图表)。因提高进口成本而不断贬值的土耳其货币致使在过去一年的通胀率增加了约8个百分点,是土耳其央行目标的4倍左右。

巴西的情况是:即便央行极力挽救,财政危机仍会导致通胀朝着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巴西曾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当时的年通胀率接近3000%,自那以后,巴西政府通过实施预算改革和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来进一步稳固其宏观经济基础。不过,从2014年到2016年,以及在过去一年里,由于公共财政公信力的削弱,使得央行对抗通货膨胀的能力也受到威胁。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巴西政府开支激增。巴西总统波索纳罗(Jair Bolsonaro)不顾通货膨胀的加剧,仍计划延长发放救济金时间。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降低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和货币进一步贬值。尽管国外对巴西的出口商品需求旺盛,2020年年初以来,雷阿尔贬值近30%。

进口价格增长致使通胀率居高不下,迫使巴西央行3月以来上调基准利率近6个百分点。然而,高利率正在带来这样一种情况:,高利率给政府带来额外的财政支出,进而加剧人们对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导致货币进一步贬值,让使中央银行陷入两难境地。仅自10月下旬以来,雷阿尔贬值近2.5%——此前,巴西央行将利率整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并承诺会在12月的会议上再次提高利率。

如果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法对经济产生有效干预,将会发生什么?阿根廷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阿根廷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弥补预算赤字;自从2020年5月出现史上第九次债务违约以来,阿根廷对货币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过去两年间,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以平均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自2020年年初以来,比索对美元的汇率下跌了60%以上。

跟巴西一样,阿根廷最近也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阿根廷的经济状况或许还有挽救的余地,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穷国家的决策者都面临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和预算成本,一些国家可能会忍不住偏离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规范。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在一些经济不景气的国家,通货膨胀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以至于难以遏制。

(翻译:孔珍珍 编辑:王旭泉)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